踏遍青山千万重,藤萝落落挂长松。
昭明台下寒烟覆,虞仲丘边碧藓封。
丹井凿时飞去鸽,涧泉流处破潜龙。
古今多少兴亡恨,都在声声晚寺钟。
虞山怀古
踏遍青山千万重,藤萝落落挂长松。
昭明台下寒烟覆,虞仲丘边碧藓封。
丹井凿时飞去鸽,涧泉流处破潜龙。
注释:
- 踏遍青山千万重:形容走过了许多山头,形容游览的范围很广。
- 藤萝落落挂长松:描述藤萝缠绕在长松上的景象。
- 昭明台下寒烟覆,虞仲丘边碧藓封:指的是在昭明台和虞仲丘的周围,有覆盖着寒冷烟雾和青苔的美景。昭明台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南京建康(今天的南京市)所建,而虞仲丘则是传说中的一个地名。
- 丹井凿时飞去鸽,涧泉流处破潜龙:描绘了丹井凿成时,鸽子从空中飞过;在涧泉流淌的地方,潜藏的龙被打破的情景。
译文:
我走遍了千山万岭,藤萝缠绕在松树上,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昭明台和虞仲丘周围,有覆盖着寒冷烟雾和青苔的美景。
丹井凿成的时候,鸽子从天空中飞翔而过;在涧泉流淌的地方,潜藏在水下的龙被打破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中通过对山水、草木、建筑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诗歌也蕴含着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深沉思考,通过对比古今的不同景象,反映出历史的变迁和人类命运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