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维朝,携眷返回福建原籍。
明治三十年(1897)以水土不服,加上怀乡心切,乃挈眷归台。
明治三十一年(1898)任汉文教师,明治三十三年(1900)辞教职,任新港区街庄长。
三十五年(1902)授绅章,四十一年(1908)获聘为嘉义厅参事。
大正六年(1917)改「登云书院」春秋二季之乐局为「舞凤轩」,奖倡新港北管剧团。
十二年(1923)与新港文人共组「鷇音吟社」。
生平著有《劳生略历》、《初啭集》、《怡园吟草》,编有《怡园唱和集》等。
2006年林维朝曾孙媳陈素云选录编订其生平作品为《林维朝诗文集》,由国史馆出版。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陈素云主编《林维朝诗文集》,台北:国史馆,2006年11月。
〗兹以陈素云编《林维朝诗文集》为底本,参考《初啭集》稿本、《怡园唱和集》稿本,以及黄哲永先生收藏之《怡园吟草》,与《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庆飨老典录》、《采诗集》、《栎社课卷》、《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台湾诗钞》所刊登林维朝诗增补编校。
(江宝钗、陈素云撰)
生卒年:1868-1934),字德卿,又字劳生,号翰堂,别
林维朝
查阅内容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年少时即有文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髫年颖异号神童,名列初唐四杰中。” - “髫年颖异”:指年纪虽小但才智出众。 - “号神童”:自称为神童。 - "名列初唐四杰中":在初唐时期,他是四大才子之一。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年轻时的才华和对自身地位的自信
紫鸾彩凤影翩翩,双宿双飞廿五年。 紫鸾和彩凤都是传说中的神鸟,此处用以形容夫妇二人如凤凰般高贵而美好。翩翩指鸟儿的飞翔姿态,这里比喻夫妻间的恩爱和谐。 西伯宫闱乐钟鼓,刘纲夫妇是神仙。 西伯指的是周文王,他在晚年时曾梦见商朝君主太公(即姜子牙)前来投奔,并称自己为“好梦”,这被认为是他长寿的原因。刘纲夫妇则是指汉代的刘向和他的妻子梁鸿,他们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人,隐居不仕,与世无争
诗句 1. 自转车:描述一种能够自行转动的车辆。 2. 周舆殷辂古来夸:古代的车都是用车轮,所以“周”和“殷”指的是古代的车。 3. 争似飞轮自转佳:与普通的车相比,这种自转的车更优秀。 4. 两足踏翻新日月:车辆的两个轮子就像是在推动新月和新日一样,形容其速度快。 5. 风行雷厉遍天涯:车辆行驶时像风一样迅猛,声势浩大,可以到达任何地方。 译文 自从有了自转的车
这首诗是描写新高山的,通过描绘新高山的自然景色和历史传说,表达了作者对新高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突兀新高山,可望不可即”,这句诗描述了新高山的高峻和神秘,让人只能远远地欣赏,而无法真正靠近。这表现出新高山的壮丽和威严。 “屹立万山中,三峰巨灵擘”,这句诗则描绘了新高山的雄伟景象,它高耸入云,仿佛是由巨人之手所创造的。这表达了作者对新高山的敬畏之情。 “凌空日月摩,拔地尘寰隔”
诗句解释 1 英雄立志在成仁,遑惜区区七尺身。:这句诗表达了英雄志向坚定,不惧牺牲生命,即使是微小的身躯也愿意为了大义而献身。 2. 生不作伥全汉族,死能为厉靖番尘。:英雄在生时不做助纣为虐的人,死后则能成为震慑敌人的力量,保护整个汉族民族。 3. 海枯石烂威犹烈,地老天荒泽未湮。:即使历经沧海桑田,石头被风吹化,大地荒芜,英雄的精神依然如烈日般炽热,他的功绩和精神不会随时间消逝。 4.
英年决策智如神,报国忠精不顾身。 气数朱明嗟已尽,昊天年不假孤臣。 同伸大义策群雄,忠勇居然独眼龙。 百折不回匡复志,甘辞印敕海澄公。 楼船南下冀中兴,滚滚长江杀气腾。 独惜骄兵错一著,雄师十万败金陵。 腹心旧部忍寒盟,戮力谁扶半壁倾。 无限新亭忧国泪,英雄襟上洒纵横。 割据弹丸力未优,伤心难复旧神州。 更从绝岛开生面,富国强兵立远谋。 星陨东宁杰士亡,残棋一局著扶桑。 空馀十万横磨剑
塞上春草 代州西去雁门东,原上春深草色浓。 匝地娇柔迷塞路,连天嫩绿接城墉。 马肥苜蓿花千里,人对蘼芜恨万重。 一角堠亭斜照外,迷离何处盼归踪。 注释:塞上,边塞上的草地。代州,今属山西,在雁门关以西。雁门关在山西代县西北。东,往东。原上,平原上。春深,春天的景色。匝(zā)地,满地。娇柔,娇艳柔弱。迷塞路,迷蒙了塞外的小路。连天,与天空相接。嫩绿,新长出的绿色。接,接触。苜蓿(mùxiǔ)
这首诗是关于台湾的,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亡国恨的情感。下面是逐句释义: 开辟洪荒海外天,延平勋业尚巍然。 “开辟洪荒海外天”指的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延平勋业尚巍然”指的是南宋时期的延平王郑成功收复台湾并建立了一个繁荣的政权。郑成功的功绩被后人铭记,他的事业仍然令人敬仰。 彽徊无限沧桑感,霸气销沉二百年。
诗句释义与译文 玉山远眺 - 结伴登山作胜游:意味着与友人一起攀登泰山,享受登高的乐趣。 - 三峰绝顶雪盈头:形容在泰山之巅,可以看到三座山峰的顶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仿佛连头发都被雪覆盖了。 四围景色双眸豁 - 四围景色双眸豁:形容站在高处,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让人感到开阔和震撼。 千里风光一览收 - 千里风光一览收:表示从山顶向下望去,可以看到远处连绵不绝的山脉和广阔的平原
英年决策智如神,报国忠精不顾身。 气数朱明嗟已尽,昊天年不假孤臣。 同伸大义策群雄,忠勇居然独眼龙。 百折不回匡复志,甘辞印敕海澄公。 楼船南下冀中兴,滚滚长江杀气腾。 独惜骄兵错一著,雄师十万败金陵。 腹心旧部忍寒盟,戮力谁扶半壁倾。 无限新亭忧国泪,英雄襟上洒纵横。 割据弹丸力未优,伤心难复旧神州。 更从绝岛开生面,富国强兵立远谋。 星陨东宁杰士亡,残棋一局著扶桑。 空馀十万横磨剑
相关推荐
周在浚是清代的诗人,字雪客,河南祥符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诗歌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在浚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约公元1640年至1696年),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不仅官至经历这一职位,还曾注南唐书十八卷,并合天发神谶碑三段,释文一卷。这些工作显示了他深厚的学识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入研究
清代诗人周星诒,字季贶,号窳翁,是清宣宗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出生,卒于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文人。他在文学上有着自己的成就和贡献。 周星诒的家族背景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生活在清王朝的盛世晚期,这个时期国家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周星诒的哥哥周星誉也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学者,他的哥哥对周星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凯是清代的诗人,字仲礼,号芸皋,生于1779年,卒于1837年。以下是关于周凯的相关介绍: 1. 早年生活与教育背景 - 家世背景:周凯出身于浙江富阳的宜家弄人。他的成长过程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其启蒙教育是在董诰府里完成的,这一环境为他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学术学习:少年时期,周凯向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恽敬和张惠言学习古文。他的学识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林维朝,携眷返回福建原籍。 明治三十年(1897)以水土不服,加上怀乡心切,乃挈眷归台。 明治三十一年(1898)任汉文教师,明治三十三年(1900)辞教职,任新港区街庄长。 三十五年(1902)授绅章,四十一年(1908)获聘为嘉义厅参事。 大正六年(1917)改「登云书院」春秋二季之乐局为「舞凤轩」,奖倡新港北管剧团。 十二年(1923)与新港文人共组「鷇音吟社」。 生平著有《劳生略历》
清代诗人金蓉,字采江,号衡一,是清朝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 金蓉不仅是清代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曾中进士,担任过翰林院的编修等职务。他的诗作在艺术风格上有鲜明的特色,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