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曲纷纷已弄烟,园林点点欲争然。
何人折取归深院,两样风光在眼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抓住诗中的形象;二是要分析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在整首诗中的作用,最后还要分析形象的塑造技巧。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句,因此考生可以从“柳杏”“归深院”等字词的含义、作用以及所营造的氛围等方面展开赏析。
柳杏:柳条和杏树。
岸曲纷纷已弄烟:岸边柳枝垂挂,随风轻拂,犹如烟雾缭绕一般。纷纷,形容众多。弄烟,指柳枝摇曳如同烟雾一样。
园林点点欲争然:花木繁茂,点缀着庭院,仿佛在争艳斗妍。点,点缀,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何人折取归深院:是谁折了这柳杏枝条,把它带到了深深的庭院中。
一样风光在眼前:眼前的景色依旧美丽如昔,与它们曾经的美丽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相同的,形容眼前景色与往昔相比没有变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杨柳杏树枝条的风姿,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难得的咏物佳作。
诗的前两句写景,写杨柳杏树枝条在轻风中飘拂,好似烟雾缭绕。后两句写情,说是谁折了杨柳杏树枝条,将它们带到深深的庭院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首句中的“岸曲”“弄烟”,既写出了杨柳杏树生长环境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自然景物的熟悉程度。第二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杨柳杏树的风姿:“园林点点欲争然。”这里,“点点”、“竞”都写出了树木的繁茂,而“欲争然”则是说这些树木仿佛在争奇斗艳。
第三句“何人折取归深院”,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它承接前句的描写,引出后文的“两样风光在眼前”。第四句则以问句收尾,使全诗显得波澜起伏。诗人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树木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思,这就使读者感到它们仿佛是有灵性的。诗人用“一样风光在眼前”来表达对它们的赞美之情,同时暗示了自己心中的喜悦之情。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向往之情。
【答案】
岸曲纷纷已弄烟
岸边柳枝垂挂,随风轻拂,犹如烟雾缭绕一般。
园林点点欲争然
花木繁茂,点缀着庭院,仿佛在争艳斗妍。
何人折取归深院
是谁折了这柳杏枝条,把它带到了深深的庭院中。
一样风光在眼前
眼前的景色依旧美丽如昔,与它们曾经的美丽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