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空几见落斜行,多在蘋汀蓼岸傍。
认得耸身烟雨态,数声相伴戛斜阳。
【注释】
沧洲白鹭图五首 其三:沧洲,指长江南岸的沙洲。白鹭,即苍鹭或白鹭。这首诗描写了在南岸沙洲上看到的白鹭群。
遥空几见落斜行:远看空中,偶尔可以看到一些白鹭正斜着身子飞过。
多在蘋汀蓼岸傍:多数时候是在水边生长着浮萍和水藻的浅滩和长满蓼草的岸边。
认得耸身烟雨态:认出了它们那挺拔的身躯和在烟雾中飞翔的姿态。
数声相伴戛斜阳:有时还能听见它们在夕阳西下时发出的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白鹭的体态、动作以及鸣叫的特点来描绘,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第一句“遥空几见落斜行”,写的是白鹭飞翔的场面。“遥空”二字,既点出时间地点,又写出白鹭飞行的高度和空间。“几”字用得非常巧妙,它既表现了白鹭数量之多,又表现出作者的惊叹之情。“落斜行”是说白鹭飞翔的方向。从高处俯冲下来,斜着身子向前飞去,给人一种优美而惊险的感觉。
第二句“多在蘋汀蓼岸傍”,“蘋汀”是水中生长着浮萍和水藻的浅滩,“蓼岸”则是长满蓼草的岸边。这两句紧承前一句,写白鹭常在这两种地方出现。“多”,说明数量之多,“傍”,说明位置之近。这两句话,把白鹭的栖身之地写得十分清晰。
第三句“认得耸身烟雨态”,“认得”二字,表明对白鹭形态特征的熟悉。诗人之所以熟悉,是因为经常看到它们,观察得多了,也就能够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耸身”,指的是白鹭展开双翅,昂头高飞的姿势。“烟雨态”则是指白鹭在云雾缥缈的雨景中飞翔的情景。这两句写白鹭飞翔时的姿态,显得十分潇洒、优雅。
最后两句“数声相伴戛斜阳”,“数声”是说听到的叫声不止一声,“戛”,是形容声音清脆悦耳。“斜阳”是日落时分,太阳开始偏西的时候。这两句是写白鹭鸣叫声与夕阳相辉映的景象。白鹭鸣叫的声音清脆悦耳,伴着夕阳西下,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和谐美好。
前四句描写白鹭的体态、动作以及鸣叫的特点。后两句写它们在傍晚时分鸣叫的场景。前三句都是写白鹭,最后一句是写人听到白鹭鸣叫的情景。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流畅。特别是对白鹭的刻画非常细腻入微,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群白鹭在沙洲上空翩翩起舞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