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不肯下颜色,砥柱屹然羞比周。
能诗怪有墨君僻,一派元出文湖州。
译文:
儿子用诗歌送我离开,酒后我又写了三首诗。我高兴地看到他的韵脚工整。他擅长写诗又喜欢书法,一派元出文湖州(即苏轼)。
注释:
⑴文伯:作者的儿子苏过,字伯固。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与文伯有交往。苏轼离任,文伯作诗相送,并请苏轼赋词。苏轼为之作《水调歌头》。
⑵既而复继三诗:既,尽也,副词。既已写出了三首词,就再写一首,以示对朋友的酬赠之礼。
⑶“逢人”两句:《论语·子张篇》载:“士见危而不惧,若颜回者;自用不待见贤,若吾语。”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孔子称他“不二”,意谓不偏袒任何一方,但颜回为人谦恭,遇人总是保持一定距离。苏轼这里借指苏轼本人的性格。下颜色,指态度和颜悦色。
⑷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市西黄河中。相传禹治水时,曾以砥柱为界,使河水分流。比周:比喻同类相争。这里暗指王安石与司马光、吕公著等新党人物互相攻击。
⑸“能诗”两句:墨君,指苏轼的弟弟子由。苏轼曾称赞其弟子由“笔力雄健如万钧弩”,“文章奇丽可追李杜”。墨君僻,意谓墨君的文章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⑹“一派”二句:文湖州,指文同。他在湖州任太守期间,治理水土有功,政绩卓著,为后人所称道。苏轼在这里借指弟弟子由的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