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底波臣渴欲死,政烦斗酒亟呼周。
锦囊诗草勿浪出,嫌怕声名动九州。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三诗”,指《送文畅师西游》、《送文叔能游江西》和本诗。这三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厚意。“喜其用韵颇工为和五首”中的“喜其”,是喜爱的意思;“用韵颇工”,即运用押韵非常工整;“为和五首”,即作者应和五首诗。此句是说:因为这首诗的韵脚很工整,所以作者应和了五首。“嫌怕声名动九州”。诗人担心他的名声传遍天下,给九州人民带来麻烦。

【答案】

译文:

车辙底波臣,渴欲死,政烦斗酒亟呼周。锦囊诗草勿浪出,恐怕名声震动九州。

注释:“辙底波臣”是说水车在车轮下转动时,把水搅动形成波纹。“水波臣”,即水车。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形容车轮转动时,水车搅动的水波像臣子一样,波纹不断。“渴欲死”是说人已经口渴得快要死掉了,这里是比喻诗人心情急切的样子。“政烦斗酒亟呼周”中“政烦”是说国家政务繁忙。“斗酒”是古时量词,一斗酒合十升。《汉书·张敞传》:“吏卒给使从官者,斗酒只肉,尽欢而去。”“亟呼周”是说急忙呼叫他来。“周”,这里指京城长安。“锦囊诗草”指诗文手稿,“浪出”即随便拿出。“惧怕声名动九州”中“惧怕”是害怕的意思。“九州”,指中国,这里泛指全国。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抒情,第四联则直接抒情,抒发了送别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前二联以夸张的笔法写出了送别的场面。诗人将水车、车轮比作臣子,用水波比作波臣,形象地写出了车轮转动时,水车搅动形成的水波如波臣一般连绵不绝。而自己却已经口渴得快要死了,急忙呼叫友人前来,可见送别之急切。

第三联进一步刻画出友人即将远行时的情态。诗人担心他的名声传遍天下,给九州人民带来麻烦。

第四联直抒情怀,点明主旨。诗人担心他的名声传遍天下,给九州人民带来麻烦。

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七言绝句,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景交融,生动形象,语言质朴自然,毫不雕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