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桥头踏月明,金鱼馆里听箫声。
九重灯火连三夜,万井笙歌彻五更。
绮陌人归珠翠落,彩云仙下佩环轻。
转头已作升平梦,谁信桑田碧海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翻译这首诗词时要注意关键字的准确理解。例如,“绮陌”中的“绮”是华丽的意思;“升平”是太平安宁的意思;“碧海生”中的“碧”是青绿色的意思。

在赏析诗歌时要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手法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从“转头已作升平梦,谁信桑田碧海生。”中可以得出作者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情感。

要注意结合全诗来理解和欣赏,不能割裂开来。比如,“金鱼馆里听箫声”这句诗中,“金鱼馆”是古代皇家贵族所居住的场所,“箫声”则是古代音乐的一种形式,因此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皇家贵族在夜晚聆听音乐的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译文:

海子桥头踏月光洒满大地,金鱼馆中听着箫声悠扬。

九重皇宫连着三夜灯火辉煌,万井笙歌声传五更天。

绮陌上人归家珠翠散开落,彩云间仙乐轻飘佩环响。

回首往事已是和平盛世,谁能相信曾经沧海成桑田。

赏析:

首句写月夜踏访海子桥头的所见所感。“海子桥”位于今北京海淀区,为元大都城垣遗迹之一,是元代的一座桥梁名。此二句是写诗人夜半来到海子桥头的情景。“踏”“听”二字,把一个游子夜行的情景写得十分逼真。

“金鱼馆”是古代皇家贵族所居住的场所,“箫声”则是古代音乐的一种形式,因此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皇家贵族在夜晚聆听音乐的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九重灯火连三夜”一句,用夸张的笔法,写出皇宫的灯火通宵达旦地通明。“万井笙歌彻五更”则描写京城各地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两句合在一起,既写出了京城的繁荣景象,又表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与失望情绪。

“绮陌上人归珠翠散开落,彩云间仙乐轻飘佩环响”两句,描写了长安城中的繁华景象。诗人以富丽华美的笔墨,勾勒出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盛唐市容。“彩云间”指天空中,也形容天上的音乐美妙动听。诗人通过这一联形象地刻画出长安城内一派祥瑞和乐的气象。

末句由眼前景物转入对世事变迁的思考。诗人以“升平”两字概括了整个国家的太平景象,而“谁信”则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太平景象的怀疑和不信。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