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能诗董召南,梦中时复接清谭。
韬潜每爱龟藏六,贪得常嗔狙怒三。
临晋河深鲂鲤出,首阳山近蕨薇甘。
高堂戏彩娱亲暇,万卷图书灯一龛。

【注释】

见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能诗董召南”一句。

韬:隐藏。

六:指龟。《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

三:指狙(ji 鼠,一种动物)。

临晋河:指黄河。

首阳山:指首阳山(今陕西黄陵县西北),相传伯夷、叔齐饿死于此。

娱亲暇:娱乐父母。

万卷书:指书籍很多。灯一龛:一盏油灯放在一个小土堆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董仲伦的一首绝句。全诗写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愉悦。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对能诗董召南的仰慕之情;后两句,则写自己隐逸生活的情趣和乐趣。

第一句“不见能诗董召南”,是说自从隐居以来,没有见过会作诗的人。这里“不见”二字,既表明了诗人隐居的时间之长,又表明了诗人对外界活动的冷淡,表现出一种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怀。

第二句“梦中时复接清谭”,是说虽然看不见会作诗的人,但诗人仍不时地听到他们的声音。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感,又透露出他仍然关注着世事人情,希望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心情。

第三、四句,则是诗人的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与歌颂。“韬潜每爱龟藏六”,意思是说:隐居的时候,我常常喜爱乌龟那样深藏不露。这里的“龟藏”二字,既是比喻,又是双关语,既是指乌龟那种深居简出的性格,又是暗讽那些隐居山林而不肯与世隔绝的人。诗人用这个典故,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喜欢这种性格;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贪得常嗔狙怒三”,意思是说:贪恋世俗的欲望,常常恼怒那些像猿猴一样贪婪之徒。这里,“嗔”字是愤怒的意思。诗人用这个典故,一方面是说自己对贪婪之徒的憎恨,另一方面也是在借物喻人,以自己的行为来告诫那些贪心不足的人。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就具体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种种乐趣:“临晋河深鲂鲤出,首阳山近蕨薇甘。”意思是说:临晋河流水很深的地方,有鲜美的鲤鱼和鲫鱼出现;首阳山附近,有可以充饥的蕨菜和野葱。这两个典故,都是出自《论语·微子》。孔子周游列国,经过首阳山时,因饥饿采食了那里的野菜,后来便有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之说。在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隐居生活的舒适愉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矛盾心理。“高堂戏彩娱亲闲,万卷图书灯一龛。”的意思是说:高堂上悬挂着彩灯,娱乐着我的父母亲;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点着一盏油灯,照亮了我的读书处所。这两句,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的学识渊博和家庭的幸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和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含蓄,既有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颂扬,又有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批判,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山水田园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