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不可扫,秋声何处闻。
不应仙佩集,翠影乱纷纷。
【注释】
题风竹:写风竹。风竹即指风中的竹子,这里比喻自己的品格或节操。
月色不可扫:月色不能被清扫(比喻高洁的品格不会被玷污)。
秋声何处闻:秋天的声音在何处可听到?(暗喻自己的处境)
不应仙佩集:不应该让神仙用玉做的佩饰聚在一起(暗喻自己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
翠影乱纷纷:翠绿色的树荫交织错杂。(暗喻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人把“月”比作高洁的“风竹”,说它“不可扫”,“秋声”在“何处闻”。这样,就使“月”的形象更显得高洁、明净。接着写“月”的影子,以“翠影”代“风竹”,说它的“影子”是“乱纷纷”的,进一步渲染了“月”的高洁和“风竹”的清幽,表现诗人对“风竹”的赞美之情。此诗以月色、秋声、翠影为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手法将三者巧妙结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诗虽短小,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