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湘浦外,茅屋辋川西。
冉冉春将尽,沧洲杜若齐。
【注释】湘浦:指水乡;扁舟,小船;茅屋,简陋的房舍;辋川西:辋川是唐代诗人王维隐居的地方。沧洲:指水边平地或水中沙洲,杜若:一种香草。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写景,末一句点明主题(以景衬情)。“题边道人小景”为第一句,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对象和背景,是一幅风景画面的描写:一艘小船停泊在湘江之浦,一座简易的房子坐落在辋川西面。“扁舟”二字用得极为形象生动,它不仅表明诗人是在船上观景,而且说明船不大,便于泛舟湖上。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泛舟湘江、登岸辋川时的所见所感。第二句中“茅屋”二字,则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诗人的眼前,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明突出。第三句写景,是写春天即将过去,而茅屋旁边的杜若已经长出了嫩芽。“冉冉”二字,写出了春将尽时景物的变化,同时暗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微妙变化。“沧洲”二字,是点明了地点。“杜若齐”,即杜若长满洲渚,这里代指洲渚上的杜若。这两句是写暮春景色,表现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他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辞官退居蓝田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是辋川别墅中的一次出游时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点题。“题边道人小景”是诗题,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前两句从空间位置着笔,后两句从时间角度落墨,构成一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画卷。“扁舟湘浦外”,“扁舟”二字极富动感,既表明诗人是在船上观景,又显示了船只不大,便于泛舟水上,从而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随遇而安的心态。“茅屋辋川西”,则把读者注意力集中到了诗人的眼前,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明突出。“冉冉春将尽”,是说春天就要过去了。这里的“冉冉”二字,不仅写出了春将尽时景物的变化,而且暗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微妙变化:“沧洲杜若齐”,“沧洲”指水边平地或水中沙洲。《诗经·小雅》有“南有桑麻,基绪布缕”之句,可见杜若是一种香草。这两句是写暮春景色,表现了作者的惜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