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乐事已尘埃,留落名书到辨才。
殉葬昭陵何足贵,他年佳传更新裁。

【注】山阴:山阴县,晋代会稽郡治所。乐事:指会稽郡太守王羲之与谢安等人在兰亭修禊之事。留落名书:留下名迹。辨才:指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殉葬:古代贵族死后,死者所用器物随葬。昭陵:即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佳传:美好的传说。

赚兰亭图(唐·李郢)

山阴乐事已尘埃,留落名书到辨才。

殉葬昭陵何足贵,他年佳传更新裁。

注释解释

赚兰亭图

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是会稽郡治所,这里泛指会稽地区。

乐事:欢乐的事情。

已尘埃:已经变得尘土飞扬。

留落名书:留下的书法作品。

到辨才:送到了王献之手里。

殉葬昭陵:陪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墓的称呼。

何足贵:没有什么值得珍贵的。

佳传:好的传说。

他年:未来。

更新裁:重新加以剪裁。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王献之的诗。王献之为王羲之第七子。据《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早孤,……及父病笃,不敢侍疾,乃为信至豫章,问安否。”当时,谢安正在会稽,他写信让献之把信送到自己手中,并嘱其将家事交给叔父王羲之,由羲之帮助料理。献之接到信后,就把它转交到了羲之手。后来,羲之作《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时说:“此帖之绝,犹初平之骨也。”可见,王献之的书法成就很高。但不幸的是,献之早年夭折,未能善终。公元441年,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死,太子司马德宗即位,是为穆帝。王献之的儿子王珉此时任丹阳尹,他因父亲去世而辞职回家守丧,朝廷下诏让他复职。但是,王献之的侄子、时任中书令的王羲之却上书力谏,认为献之年仅27岁,正值壮年,不应该让其守丧,并建议朝廷选贤任能,任命合适的人选担任官职。于是,朝廷采纳了羲之的建议,改命王珉为中书令。王献之因此被贬为金部郎。不久,王献之又被贬为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后来,王献之又被任命为会稽内史,但他仍然不称职。公元445年,王献之终于去世了。

本诗以“赚”字起头,意为“骗人”。诗的开头两句写会稽郡太守王羲之和谢安等人在兰亭修禊之事,以及他们留下的名迹传到王献之手中,王献之却不幸早逝的事。第三句“殉葬昭陵何足贵”,意思是说:王献之死后,他的书法技艺被殉葬进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有什么值得珍贵呢?第四句“他年佳传更新裁”,意思是说:将来会有更好的书法家来重新整理这些书法作品。整首诗通过赞美王献之的书法成就,表达了对他不幸早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