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五日风扬沙,潞阳河津杨柳芽。
毡车离人泣红颊,摇鞭羡我能还家。

【注解】

通州桥下见诀别者:在通州桥下看到分别的朋友。

二月五日风扬沙,潞阳河津杨柳芽:二月五日,春风刮起黄沙,潞阳河津的杨柳开始吐绿。

毡车离人泣红颊,摇鞭羡我能还家:毡车里的人哭泣着,面颊上挂着泪珠;我则羡慕他能够回到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后写的一首赠别诗。诗中以风沙、杨柳和离别为意象,通过描写风沙漫天、杨柳发芽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羡慕之情,因为自己能够回到家乡。

首句“二月五日风扬沙”中的“二月五日”,指的是农历二月五日,这一天正是春天,但天气却十分恶劣,大风扬起了黄沙。这里的“风扬沙”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的恶劣天气,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次句“潞阳河津杨柳芽”中的“潞阳河津”,指的是黄河边的潞阳县城,这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而“杨柳芽”则是指春天里柳树开始长出嫩芽的情景。这里的“杨柳芽”一词,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寓意着友情的萌芽,让人感到温暖。

第三句“毡车离人泣红颊”中的“毡车”是指蒙古族人常用的交通工具,这里用来比喻友人乘坐的车辆。“泣红颊”则是形容友人在离别时流下了眼泪,脸颊上沾满了泪水。这里的“泣红颊”一词,不仅描述了友人离别时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末二句“摇鞭羡我能还家”中的“摇鞭”是指挥舞马鞭的动作,这里用来表达友人对骑马远行的喜爱。而“羡我能还家”则是说诗人羡慕友人能够回到家乡。这里的“我能还家”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生动,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