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瞻圣帝荆南像,骨峭神清迥异常。
三国有人终戴汉,九州何地不尊王。
日星杲杲昭河岳,今古岩岩凛雪霜。
一部春秋犹在手,浩然真气配无疆。
《汉口拜关帝遗像》
欣瞻圣帝荆南像,骨峭神清迥异常。
三国有人终戴汉,九州何地不尊王。
日星杲杲昭河岳,今古岩岩凛雪霜。
一部春秋犹在手,浩然真气配无疆。
注释:
- 欣瞻圣帝荆南像: 喜悦地观赏着圣帝(关帝)在荆南(湖北荆州一带)的遗像。
- 骨峭神清迥异常: 形容关帝遗像骨骼峻峭,神态清秀而超凡脱俗。
- 三国有人终戴汉: 指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始终忠诚于汉朝(刘备建立的蜀汉)。
- 九州何地不尊王: 表示整个中国,无论是哪个地方,都尊敬皇帝(帝王)。
- 日星杲杲昭河岳, 今古岩岩凛雪霜: 描述了关帝遗像仿佛太阳和星星一样照耀着山河,历经千年依然威严庄重。
- 一部春秋犹在手: 意指关帝遗像仿佛握着历史,见证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 浩然真气配无疆: 形容关帝遗像散发出的浩然正气无穷无尽,与天地同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关羽遗像的诗作。首句“欣瞻圣帝荆南像”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关羽遗像的欣赏和敬仰。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关帝遗像的描述,展现了其超群的气质和非凡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关帝遗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第二句“三国有人终戴汉”则通过“三国”这一历史背景,强调了关羽忠于汉朝、忠于刘备的历史形象。这既是对关羽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中国古代忠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第三句“九州何地不尊王”则是进一步强调了关帝遗像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它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和团结,也体现了人们对权力和尊严的追求。
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关帝遗像的庄严和威严,以及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关羽遗像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关羽遗像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代表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性物品都应当被珍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