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怒束西来水,空岩烟雨埋山鬼。
斩蛟射虎安在哉,千古荒邱埋剑履。
凄凉往事今何如,坐令道路成康衢。
当年蛟虎不复有,呜呼人害无时无。
【注释】
1、孝侯:即西周的周孝侯,名姬瑕。封于西周(今陕西户县东),死后谥为孝侯。
2、长桥:指汉文帝时所建的长乐宫前的桥梁,后改名长杨门桥。
3、束:束紧,约束。
4、山鬼:山神。
5、斩蛟射虎:相传春秋时楚人渔父曾斩杀过一条巨蛟,晋朝张华《博物志》说:“荆有一人,名子文,能为弓,射虎中石。”后因以“斩蛟射虎”比喻英勇善战或力挽狂澜。
6、埋剑履:据《史记·留侯世家》:“留侯还,未至沛,即道亡之,客从还,得百余人,欲止宿沛公舍,樊哙曰:‘臣闻沛公率军诛暴逆,复立大功,赐赏未及,即有谗臣,陛下何以居?’乃令张良送良归韩。”事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人遂以“埋剑履”比喻辞别。
7、荒邱:废丘。
8、凄凉往事:指西周灭亡之事。
9、康衢:宽敞平坦的道路。
10、蛟虎不复:不再有蛟龙与猛虎。
11、呜呼人害:感叹人间祸害无穷。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讽今的诗。首联写汉文帝时期,长桥一带水势汹涌,烟雨迷蒙,山上有蛟龙和山鬼出没,一派荒凉景象。诗人用“空岩”“山鬼”、“西来水”、“怒束”、“烟雨埋山鬼”等词语渲染了这一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苍凉悲壮的气氛。颈联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借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之情。他以屈原的遭遇自喻,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对那些陷害忠良、残害百姓的恶势力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尾联则是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西周灭亡以后,长安城成为王都,道路宽阔平坦。诗人用“坐令”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安定局面的庆幸。然而,这种庆幸并不能掩盖诗人心中的忧虑和痛苦。他担心这样的太平盛世会很快到来,于是发出了“当年蛟虎不复有,呜呼人害无时无”的感慨。这首诗以吊古讽今为主题,通过咏叹西周的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忧虑之情。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又有对现实的忧虑和期盼,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和高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