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郎矶畔小茅堂,露满秋林木叶黄。
石渚水生鱼欲上,一江风雨夜鸣榔。
彭郎矶畔小茅堂,露满秋林叶黄。
石渚水生鱼欲上,一江风雨夜鸣榔。
注释:彭郎矶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秭归县;石渚指水中突出的大石头;鱼欲上是指鱼儿即将游出水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面。首句以“彭郎矶畔小茅堂”开篇,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站在渔翁的茅屋前,欣赏着满地的落叶和秋风中的萧瑟之感。第二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林的景象。“露满秋林”写出了秋天的露水,“叶黄”则描绘了树叶变黄的情景。这些细节都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静谧、淡雅的氛围。
第三句“石渚水生鱼欲上”,诗人的目光转向了江边的小石渚,那里有一股清澈的水流正缓缓流淌。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似乎要跃出水面一般。这里的“欲上”一词生动地捕捉到了鱼儿欢快跳跃的动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也预示着接下来的风雨将会带来一场壮观的景象。
末句“一江风雨夜鸣榔”,则是对前面景色的延续。夜幕降临,江面上开始响起了风浪的声音。随着夜色的深沉,那一阵风雨愈发激烈。此时,一位渔夫正在岸边敲击着木制的船鼓,发出阵阵声响。这种声音仿佛与风雨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一种磅礴、激昂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彭郎矶畔小茅堂、秋林、石渚、水生鱼以及风雨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动态的画面。诗人用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