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下来滩复滩,七十二回相见湾。
南风乍停北风起,愁杀行路牵水难。
水寒白石光粼粼,鲈鱼短尾黄金鳞。
沧波荡漾浴明月,疑是弄波游美人。

汉江

襄阳下来滩复滩,七十二回相见湾。

注释:

  1. 襄阳:指的是湖北襄阳。这里指襄阳的地势险峻,水流湍急。
  2. 滩复滩:意思是说从襄阳到汉江边的路途中有很多滩。
  3. 七十二回:用来形容路程之长,有如走七十二次弯路。
  4. 相见湾:指在漫长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曲折的地方,最后终于到了一个港湾。

译文:
从襄阳下来,一路上经过了无数的滩头,走了整整七天,才看到了第一个弯道。

赏析:
首句直接点明行程之漫长和艰辛,通过“襄阳下来滩复滩”这一描述,展现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辛苦。接着以“七十二回相见湾”作结,既表现了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诗人在此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曲折与变化,为接下来的描绘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中的“南风乍停北风起”,则巧妙地描绘出天气的变化,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往往给人带来不安或惊喜。在这里,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面对变幻天气时的无奈与困惑。而“愁杀行路牵水难”一句,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了高潮。这里的“愁”,不仅是指天气的变化,更是指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他担心因为自己的行走而给行路之人带来了困扰。

第三句“水寒白石光粼粼”,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诗人通过对水波的细致观察,捕捉到了其在阳光下闪烁的光芒,以及水中石头因寒冷而反射出的点点光芒,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反映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四句“鲈鱼短尾黄金鳞”,则是诗人对当地特产——鲈鱼的描写。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描述,不仅展现了鲈鱼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特产的喜爱和赞美。

最后一联“沧波荡漾浴明月,疑是弄波游美人”,则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这里的“沧波荡漾”形容水面上的波纹,而“浴明月”则暗示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将月光与水面、鱼儿与美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神秘而美好的联系,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种种感受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