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见山高,木落知风劲。
亭下不逢人,斜阳淡秋影。
【注】:
- 倪云林:指元代画家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居士。
- 见山高:指站在高处远望山峰。
- 木落:树叶飘落。
- 亭下:指在一座亭子下面。
- 不逢人:没有遇到人。
- 斜阳淡秋影:夕阳西下的光景和秋天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清冷的山水画面。
首句“云开见山高”,描绘了天空放晴后,云层散开,远处的山峰显得更为高耸入云的景象。这一句通过视觉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这里的“见山高”不仅是对山峰的高度的一种形容,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开阔。
第二句“木落知风劲”则是在描写秋天的景象。树叶已经落下,只有风在吹过,带来了阵阵清凉。这一句通过听觉和触觉的对比,传达出秋天特有的气息。同时,“知风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第三句“亭下不逢人”,描绘了诗人在亭子下面独自行走的场景。这里的“不逢人”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也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心态。他没有被世俗所困,而是选择了远离尘嚣,独自品味自然之美。
最后一句“斜阳淡秋影”则是对夕阳西下时的景象进行了描绘。斜阳映照下,秋天的影子显得格外淡雅。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景物,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看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却依然保持一颗平和、淡泊之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