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何处兴堪携,红树千山野水西。
别路鸿声天外小,荒江帆影望中迷。
到楼残笛兼秋听,向壁新诗倚醉题。
我有相思寄流水,寒潮唯到白沙溪。
【注释】
送陈自立游古田:送友人陈自立去古田游历。古田:县名,今属福建。
孤舟:一叶孤舟。兴:兴致。堪:可以。
红树:红色的树林。千山野水西:指山峦重重,江流渺茫的西部。
别路:分别的道路。鸿声:大雁的叫声。天外:天空之外。
荒江帆影:指在江中漂泊的帆船的影子。迷:看不清楚。
到楼:即“到楼下”,到古田的码头边。残笛:指已吹完的曲子。兼秋听:兼带秋天的凄凉。
向壁新诗:对着墙壁的新写诗篇。倚醉题:靠在酒醉的身上题诗。
我有相思寄流水:我有深深的思念寄托给流水。
寒潮唯到白沙溪:只有到了白沙溪才感受到寒潮。唯:只。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写诗人与友人陈立离别时的情景和感受。“孤舟”二字写出了诗人与陈立离别时的心境。“何处兴堪携”,“兴”在这里是心情、意趣的意思。诗人与陈立离别时,心情郁积,难以平复,因此觉得“何处兴堪携”。而“兴”又何尝不是指“舟”呢?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的心情已经不能承受这种别离的惆怅,只好带着孤舟去远方漂泊了。“红树千山野水西”,写诗人乘船离去后所见的景象。红树,即枫叶,这里用来形容树叶如火一般的红色;千山,指连绵不断的山;野水,指蜿蜒曲折的河流。这三句话描绘出一幅壮阔的山水景色图,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颔联写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感受。“别路鸿声天外小”,诗人乘坐船只离去之后,听到远处传来的鸿鸟啼叫的声音,感觉越来越微弱。这是因为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越来越远,逐渐被周围的环境所淹没。“荒江帆影望中迷”,诗人站在江边眺望着渐行渐远的帆船的影子,但始终无法看清。因为随着视线的移动,影子也不断移动,最终消失在茫茫江面上。这两句话描写的是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所看到的景物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受。
颈联写诗人在码头边听到秋风吹过,看到新写的诗篇,以及自己的感受。“到楼残笛兼秋听”,诗人来到码头边,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笛声,这笛声伴随着萧瑟的秋风一起飘来,让人感到更加凄凉。“向壁新诗倚醉题”,诗人倚靠着墙壁,写下了新作的诗歌。这里的“向壁”指的是诗人独自面对墙壁,独自面对孤独和寂寞。而“倚醉题”则表明了诗人饮酒过量的状态。这两句话描写的是诗人来到码头边后听到笛声,看到自己写下的诗词,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我有相思寄流水,寒潮唯到白沙溪。”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给了流水,希望它能够穿越江河大海,流向远方的朋友那里。然而,只有在白沙溪才能感受到寒潮,这说明诗人的思念之情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此,无法摆脱。这两句话描写的是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给流水,希望它能够穿越江河大海,流向远方的朋友那里。然而,只有在白沙溪才能感受到寒潮,这说明诗人的思念之情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此,无法摆脱。
这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孤舟”、“红树”、“荒江”、“别路”、“残笛”、“新诗”等意象贯穿全文,展现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