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不求似,意在丹青表。前朝独数僧匡然,后有方壶可同调。
龙门此日发天机,挥霍霜毫亦神妙。遥林积水湛清晖,金削芙蓉连翠微,中有白云朝暮飞。
云飞尽逐青山去,山灵笑谢红锦衣。主人原是幽栖者,乔木苍苍此山下。
我亦沧波淡荡人,醉里闲寻有声画。

【注释】

水墨不求似,意在丹青表。

前朝独数僧匡然,后有方壶可同调。

龙门此日发天机,挥霍霜毫亦神妙。遥林积水湛清晖,金削芙蓉连翠微,中有白云朝暮飞。

云飞尽逐青山去,山灵笑谢红锦衣。主人原是幽栖者,乔木苍苍此山下。

我亦沧波淡荡人,醉里闲寻有声画。

【赏析】

此诗应为诗人于公元1256年(宋理宗宝祐四年)所作。当时陈必宗正在隐居高漫士之南的龙门。这首诗是诗人题写于龙门高旷之地的山水之作。

首联“水墨不求似,意在丹青表。”表明了诗人作画的态度。他以水墨为画的基调,不追求与真山真水的相像,但求在画面上体现出山的神韵和气魄。“丹青”即绘画,“表”即表现、描绘之意。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晋顾恺之善于画像,曾说:“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见《世说新语·巧艺》)。“阿堵”指信物,这里用来指人的手指或手。诗人在这里用“意在丹青表”来表达自己作画时追求意境,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

颔联“前朝独数僧匡然,后有方壶可同调。”表达了诗人对陈必宗的赞赏之情。“独数僧匡然”是指陈必宗在绘画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匡然”是一个典故,指僧人匡然,他曾在庐山隐居,著有《庐山高逸图》一卷,相传有“匡然画品,如冰壶秋月”。诗人用这个典故赞美陈必宗的绘画艺术。而“后有方壶可同调”则表明诗人与陈必宗一样,也喜欢山水画,并愿意与他共同探讨绘画艺术。

颈联“龙门此日发天机,挥霍霜毫亦神妙。”表明了诗人作画时的心境。“龙门”指龙门石窟,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石刻艺术之一。“挥霍霜毫”指挥笔泼墨,“霜毫”是白色的毛笔。诗人在这里用“发天机”来表明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大自然相融合的思想。尾联“遥林积水湛清晖,金削芙蓉连翠微,中有白云朝暮飞。”则是诗人对山水景色的生动描绘。“遥林积水”指的是远处的树林和积水,“湛清晖”是指清澈的光辉,“金削芙蓉”是指荷花,“翠微”是指绿色山峦的边际,“中有白云朝暮飞”则是说山水之间有白云缭绕。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认真态度和精湛技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