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猿血滴泉中夜,山灵怨死薜萝罅。
辛夷吹烟香径斜,鬼灯明灭寒泉泻。
玉楼帝遣迎仙魄,剑挂残星冷枝碧。
落月衣寒地下秋,海天梦断桐花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把握诗歌的情感、思想及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重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注意结合诗中景物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此诗写于诗人流寓江西期间。诗的前四句为一组,写景,“山灵怨死薜萝罅”一句,化用屈原《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句意,暗含诗人对屈原的追思。这一句是全篇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的愤懑之语。诗人在夜深的时候听到清猿啼叫,看到山间泉水流淌,不禁想起屈原被贬时的情景,而山中的鬼魂也在怨恨着屈原的死。接着两句写景,描写了诗人看到的月下景象:辛夷花飘香,月亮斜挂枝头,寒泉潺潺,鬼灯摇曳。
诗的后四句为一组,写梦,抒发诗人的忧思苦闷之情。“玉楼帝遣迎仙魄”,玉楼指仙境,帝遣是天帝派遣,“迎仙魄”即招引仙人魂魄,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剑挂残星冷枝碧”,诗人想象自己手持利剑,身佩宝剑,剑光闪烁,寒气逼人。“落月衣寒地下秋”一句,写梦中所见。诗人梦见自己身穿白衣,站在地下,寒气逼人,仿佛已经过了秋天。“海天梦断桐花夕”,梦中海天相接的地方是桐花树,而桐树花开时节已过,故诗人感到梦断。
【答案】
【译文】
清猿啼叫,泉水叮咚;山间的鬼魂也在怨恨屈原的死。辛夷花飘香,月亮斜挂在树枝上,寒泉潺潺,鬼灯摇曳。
玉楼里天帝派人接引着仙魂归来。我身佩宝剑,剑尖闪烁着寒光。地上已是秋天,落月如钩,衣寒人瘦。
海天相接之处是桐花树,桐花开尽了。梦也断了。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流寓江西时所见所感。诗的前四句为一组,写景,“山灵怨死薜萝罅”一句,化用屈原《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句意,暗含诗人对屈原的追思。这一句是全篇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的愤懑之语。“清猿血滴泉中夜”,猿猴的血溅入清泉之中,使得整个夜晚都染上了血色。“山灵怨死薜萝罅”一句,化用屈原《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句意,暗含诗人对屈原的追思。这一句是全篇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的愤懑之语。“辛夷吹烟香径斜,鬼灯明灭寒泉泻。”辛夷花飘香,月亮斜挂在树枝上,寒泉潺潺,鬼灯摇曳。诗人看到辛夷花飘香,月亮斜挂在树枝上的景象,心中不免涌起一股愁绪。同时,诗人还看到了寒泉潺潺流淌,鬼灯摇曳不定。这种景象让诗人想起了屈原的遭遇,于是心中的郁结更甚。“玉楼帝遣迎仙魄,剑挂残星冷枝碧。”玉楼里天帝派人接引着仙魂归来。我身佩宝剑,剑尖闪烁着寒光。地上已是秋天,落月如钩,衣寒人瘦。“海天梦断桐花夕”,梦中海天相接之处是桐花树,而桐花开尽了。梦也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