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檄夷梁震,兵荒患剥肤。
饱腾催市骏,匍匐问蠲租。
战捷功方上,仳离骨已枯。
将军驰露布,愿附监门图。
【注释】
羽檄: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夷梁震:指因军事而使百姓惊慌骚动,梁即梁州。兵荒患剥肤:战乱中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像皮肤被剥掉一样。饱腾催市骏:买马的人急于要得到良马。匍匐问蠲租:百姓跪在地上请求免除赋税。战捷功方上:战争胜利,功劳上报。仳离:离散、分离。骨已枯:形容战争的残酷。将军驰露布:将军骑马疾驰,将捷报送到前线。愿附监门图:希望能在朝廷内有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作于夔州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唐王朝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仍然存在,杜甫对国家前途深感担忧,因此写下了这首《感事》。
首联“羽檄夷梁震,兵荒患剥肤。”以“羽檄”为引子,写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对民众造成的严重伤害。“羽檄”,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公文,此处借指战事频繁、紧张的局面。“夷梁震”,指的是由于战争,使得原本宁静的梁州地区也受到了震动,民不聊生。“兵荒患剥肤”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如同肌肤被剥去一般。
颔联“饱腾催市骏,匍匐问蠲租。”描述了百姓们在战争期间的痛苦生活。他们急切地想要购买马匹,却因为国库空虚而无法实现。同时,百姓们跪在地上请求免除赋税,希望得到一线生机。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沉重负担。
颈联“战捷功方上,仳离骨已枯。”则是对战争结果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中无辜百姓伤亡的哀怜。“仳离骨已枯”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和痛苦。
尾联“将军驰露布,愿附监门图。”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能够有机会回到朝廷,为国家效力。“监门图”指的是监察官员的职位,这里用来形容杜甫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朝廷中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做出贡献。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混乱和人民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忧国忧民、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