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风激高云,朔雁正南翔。
良友在长安,寄我诗数行。
恍闻渐离筑,忽洒燕山霜。
肝胆两相照,然诺安能忘。
结辔尔优游,块处吾傍徨。
久挟三千牍,不共侏儒囊。
空射箭头书,无益聊城亡。
嗟嗟竟白头,蓬蒿泪沾裳。
丈夫抱远略,策名在疆场。
不知汉天子,曾复问冯唐。
迅风激高云,朔雁正南翔。
良友在长安,寄我诗数行。
注释:风吹动高高的云层,北方的雁群正在向南飞翔。我的好朋友现在在长安,给我寄来了几行诗。
恍闻渐离筑,忽洒燕山霜。
肝胆两相照,然诺安能忘。
结辔尔优游,块处吾傍徨。
注释:仿佛听到古代乐师渐离的筑声,忽然间又飘起燕山的霜花。朋友与我肝胆相照,我们的誓言怎么能忘记呢?我们骑马驰骋,你悠闲地游赏,我却在这里徘徊不定。
久挟三千牍,不共侏儒囊。
空射箭头书,无益聊城亡。
嗟嗟竟白头,蓬蒿泪沾裳。
注释:长时间携带着三千多卷竹简,却不把它同那些庸俗的人一起存放。白白地把箭射向天空,却没有用处。叹息啊,最终白发苍苍,泪水湿透了衣裳。
丈夫抱远略,策名在疆场。
不知汉天子,曾复问冯唐。
注释:大丈夫胸怀远大的谋略,应当像古代的将领一样,在边疆战场上建立功勋。我不知道汉文帝是否还会询问冯唐,问他为何没有像冯唐那样建功立业。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诗人借送别友人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感慨。
首联写送别时所见景象:北风吹过高高的云层,一群飞鸟向南翱翔。“迅”、“朔”二字点出了时间和地点。一个“翔”字,既写出了飞鸟飞行的速度,又写出了它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神情。这两句是写景,也兼寓人意。“良朋”即好友。诗人用一“在”字,把朋友留在长安而诗人却去京都的情况写得十分真切。
颔联是写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赠言。“寄我诗数行”中的“寄”字,表明诗人是在送别时收到朋友赠送的诗篇之后才写下这首诗的。“数”字表明数量不多。“然诺”,指诺言。这里指的是朋友对自己的许诺:“肝胆”比喻忠诚耿直;“然”通“燃”,“然诺”即燃烧起来的承诺,喻指友情之重;“安能忘”三字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诺言不忘的情感。
颈联是诗人想象自己与朋友离别后的情景。“结辔尔优游”“块处吾傍徨”,是说诗人骑马而去,而朋友却悠然自得地游玩;而诗人自己却徘徊不定,心绪难平。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以马、人之辞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彷徨。“久挟三千牍”,是指诗人长期带着大量公文,准备上奏朝廷。“侏儒囊”是比喻那些庸俗浅薄之人。《汉书·冯唐传》载:汉文帝问冯唐年寿几何,冯唐回答说:“夫五十以上,悬车致仕。”文帝大笑。冯唐说:“臣尚被刑垢,形秽而鬓白,弃逐于外,不任明时。”可见“侏儒囊”就是指这些小人。“长挟”二字,既表现了诗人与朋友告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于庸俗小人的蔑视之意。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虚实结合,耐人寻味。
尾联写诗人的感慨。“空射箭头书”,是说诗人虽然射出许多箭矢,但毫无用处。“聊城亡”典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赵胜为秦所困,平原君忧惧如失左右手,乃召见毛遂请事之。”这里用来表明诗人的报国之心。然而诗人又感叹道:“嗟嗟竟白头,蓬蒿泪沾裳”,意思是说:唉,终究白发苍苍,泪湿衣裳!这一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遗憾。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朴实刚健,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洒脱的特色。此诗虽写送别,但并无哀伤悲苦之情,而是充满了豪情壮志与乐观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