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飞尽碧天长,万里横斜字一行。
月白夜寒风力劲,断文零落下潇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做这种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雁字”是《水调歌头·中秋》的标题。词人因思念家乡而借景抒情,以“雁”自比,抒发了羁旅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暮云飞尽碧天长,万里横斜字一行。”这是首句,意思是: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飞得无影无踪,那辽阔的天空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在这幅画面上横斜着一行大雁的剪影。

“月白夜寒风力劲,断文零落下潇湘。”这是第二、三句,意思是:月光皎洁,夜色寒冷,凛冽的北风吹着劲健有力,大雁排成一字长列横穿天际,但到了夜晚却只剩下几行零落的残骸。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大雁的飞行形象化为“一字长列”“断文零落”,既写出了大雁凌空飞行时气势磅礴的情景,也表现出了它们南归时的凄凉情景。

【答案】

译文:

太阳落山后,云彩四散,天空越来越广阔,万里晴空,一只孤雁横贯其中(形成一条直线)。

月色明亮、天气寒冷,大雁在高空中飞翔,发出阵阵凄厉的鸣叫,然后便坠落下来。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九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在徐州登金山寺佛刹,望见明月,想起远方的弟妹,遂写下的一首词。

此词起首两句描绘出一轮圆月照耀下的广袤天宇,接着用一“断”字,将大雁排成的行列从空中划过的形象写活了,表现了大雁南飞途中所受风雨的摧残。“断文零落”一词,更使读者联想到它们长途跋涉中的艰辛与劳顿。结句宕开笔墨,由写景转入抒情,以孤雁自喻,寄托了作者对弟弟和妹妹们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