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恨开尊约已迟,晓来风雨半离披。
不知犹有春多少,为报东君好护持。
诗句释义:
- 三月十日牡丹盛开将约诸宾客共赏——三月十日,是牡丹花开的时节。 (”三月十日”,即三月十日,指的是春末夏初的时节,是牡丹花开的时期。”开尊约”,指设酒邀请朋友共同欣赏美景。)
- 九日夜忽风雨大作黎明园丁走报花已半离披矣感而赋此——九天前晚上忽然狂风暴雨,早晨园丁来报,花朵已经有一半被风雨吹落了。 (”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古代重阳节,也是秋收后的一个重要日子。”风雨大作”,表示天气异常恶劣。“黎明”指拂晓时分。”园丁走报”,形容园丁匆忙跑来报告花事的情景。”花已半离披矣”,意味着花朵有一半因为风雨的影响已经凋谢。)
- 自恨开尊约已迟,晓来风雨半离披矣感而赋此——自己后悔当初约定饮酒赏花太晚,早上起来看到风雨摧残了花朵。 (”自恨”,表示自责。”开尊约”,原意是指在喝酒时与朋友约定赏花的事宜。”晓来”,即第二天早上。”风雨半离披矣”,形容花朵被风吹雨打,只剩下一半。)
- 不知犹有春多少,为报东君好护持——不知道春天还剩有多少,为了回报东君(春天之神),我要好好地保护这些花朵。 (”不知”,表示不确定。”犹有春多少”,意思是还有多少春天存在。”东君”是对春天的称呼,古人认为春天之神掌管万物生发。”护持”,意为保护、维持。)
译文:
自悔当初约定饮酒赏花的时间太过晚了,早晨醒来看到风雨摧残着花朵,只留下一半。我不知春天还剩有多少,为了回报春天之神,我要好好地保护这些花朵。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盛开的景象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首句描绘了牡丹盛开的季节特征,为后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中间两联则通过描写风雨中的牡丹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视。尾联则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和鼓励,希望春天之神能够继续给予大地生机与活力。全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