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院年深竹树匀,磬声清彻了情尘。
空房独借高人榻,委巷原依长者邻。
金石成编缘好古,丹青落笔为留春。
岁穷莫叹居荒僻,台馈邦侯辄命人。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苏轼的,表达了他对苏轼留题集福庵的赞赏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禅院年深竹树匀,磬声清彻了情尘。
    注释:禅院(寺庙)岁月悠长,竹林和树木长得均匀,磬声清脆悠扬,仿佛洗净了人心中的杂念和情感。

  2. 空房独借高人榻,委巷原依长者邻。
    注释:空旷的房间中,我特意借用了高僧的床榻,原本就与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为邻。

  3. 金石成编缘好古,丹青落笔为留春。
    注释:我把收集到的古文书籍整理成册,是因为喜欢古代文化;在画卷上挥毫泼墨,是为了留住春天的美好时光。

  4. 岁穷莫叹居荒僻,台馈邦侯辄命人。
    注释:虽然岁末时感到孤独寂寞,但不要因此而叹息自己的住所过于偏僻;朝廷官员会不时地派人前来探望慰问。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苏轼在集福庵所留题词的回应,表达了他对苏轼才华和品德的赞赏。诗中通过描绘禅院、竹树、磬声等景物,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绘画艺术的追求。最后一句“岁穷莫叹居荒僻,台馈邦侯辄命人”则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官场应酬的超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个人的情感抒发,又有对友人的赞美之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