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忠望阙重依违,寂寂琴书皓雪飞。
十里如云偏恋别,百年多病喜言归。
圣明别殿方修政,臣子荒郊已息机。
最是行边几望月,思君夜夜减清辉。

孤忠望阙重依违,寂寂琴书皓雪飞

“孤忠”指的是忠诚的个体,面对国家的安危而感到不安或犹豫,这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动荡不安时期的内心状态。”重依违”意味着反复无常或犹豫不决,反映出诗人对于是否继续留在朝廷的纠结和矛盾心理。“寂寂”形容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琴书”代表文房四宝中的琴和书,是文人的象征,也代表着文化和学识。“皓雪”则可能是指洁白无瑕的雪,比喻诗人的高洁品质或者清廉的节操。

圣明别殿方修政,臣子荒郊已息机

这里提到“圣明”,是对君主的一种赞美,表明诗人希望国家能够有一位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天下。“别殿”指宫廷中其他建筑,可能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暗示他与朝廷有某种距离或隔阂。“修政”表示进行政治上的整顿或改革,说明诗人看到了国家治理上需要改进之处。“臣子”指的是臣服于君主的人,这里的“臣子”暗指诗人自己。“荒郊”通常指的是郊外的无人之地,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荒凉和孤独。“息机”表示放弃或停止行动,可能是诗人对当前政治环境的一种反思。

最是行边几望月,思君夜夜减清辉

“行边”可能指的是边境地区,诗人身处边疆,这种地理位置使得他常常思念家乡和亲人。“几望月”表达的是每逢夜晚都会仰望月亮的情景。“思君”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某人深刻的思念。“夜夜减清辉”描绘了月光因思念而变得暗淡,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孤寂和对远方人的牵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身处乱世之中的无奈和坚持,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切。同时,诗中的用词选择和意象构建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洁的情操,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