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相从谁得闻,怜才天下几如君。
后来纵有凌云气,得似当垆已自醺。

诗句原文:

静夜相从谁得闻,怜才天下几如君。

后来纵有凌云气,得似当垆已自醺。

注释解释:

  • 这首诗是班固的《咏史》,通过描绘西汉文帝时缇萦上书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贤才被忽视的悲哀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明君能够因恻隐之心而获得宽恕的微茫期许。
  • “怜才”指的是珍视和爱护才能的人,“天下几如君”意味着在天下人中,有多少像您这样珍惜才华的人呢?这里的“君”指的是历史上的英明君主。
  • “后来纵有凌云气”中的“凌云”比喻高远、超越。诗人表达了即使在以后的历史中,即使有人拥有超越常人的抱负和才能,也可能难以得到认可和重视。
  • “得似当垆已自醺”中的“当垆”是指古代卖酒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那些因为才华而被世人遗忘或忽略的人。“已自醺”表示他们已经沉醉于自己的才能之中,忘记了其他。

赏析:
《咏史》是一首借古喻今的作品,通过对西汉文帝时期缇萦上书这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能之士的忽视与冷落。班固借此表达了对那些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赏识的人们的同情和惋惜。诗中提到“怜才天下几如君”,说明这样的人才在社会中并不多见,他们的才能往往被埋没或忽视。

诗歌还隐含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虽然现实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诗人希望通过圣明君主的恻隐之心,为那些有才能却未被重用的人士提供机会和认可。诗中的“得似当垆已自醺”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坚信总有一日会得到理解和赏识。这种精神鼓励人们在遭遇不公时仍要保持希望和坚持。

《咏史》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它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人才的尊重和珍视永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