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地烟霞辟,西天法界开。
谁知偕计日,得及谒师来。
发藏探灵秘,观空上玉台。
所怜明发路,愿借渡江杯。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张岱的《谒南华》一诗。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宝地烟霞辟,西天法界开。”

  • 解析:这句诗描述了南华寺周围环境的美好与神圣。”宝地”指代这片土地如同珍贵的宝物一般,而”烟霞辟”则意味着四周被云雾缭绕、风景如画。”西天”通常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或佛教的净土,而”法界开”则表达了佛法无边,这里的景象与佛法相得益彰。

第二句:“谁知偕计日,得及谒师来。”

  • 解析:诗人在此处表达了他对能够有机会拜访这位高僧的期待和感慨。”谁知”表示对这种机会的珍惜和难得,”偕计日”可能是指按照计划的时间到来。”得及谒师来”则体现了诗人能够实现心中所愿,见到心中的高人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发藏探灵秘,观空上玉台。”

  • 解析: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亲自探索寺庙中隐藏的奥秘,以及他站在高高的石台上观察天空,感受心灵上的宁静和升华。”发藏”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某个秘密地方或是某种修行方法。”探灵秘”强调了对神秘事物的探索和理解。”观空”则是一种哲学上的体验,通过观察虚空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第四句:“所怜明发路,愿借渡江杯。”

  • 解析: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清晨出发去往寺庙的道路的喜爱,以及希望借助一杯美酒来驱散旅途的疲劳。”所怜明发路”意味着早晨的路途美丽且充满期待。”愿借渡江杯”则是一种表达愿望的行为,通过借酒消愁的方式,诗人想要忘却旅途的辛劳,享受那一刻的宁静和美好。

赏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南华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与高僧相见的期待和喜悦。诗句之间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验,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读来既能感受到诗中的美景,又能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