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星占两地,萍迹怅参辰。
何意驱疲马,犹能及故人。
咨询藩国礼,慰劳客中身。
前路俱难定,尊醪莫厌频。
【译文】
我和你分属两地,我们像星星那样相互辉映,却像参星和辰星那样不能相见。
你突然来了,让我又惊又喜,就像那驱疲的马一样,还能见到老朋友一样。
你询问我关于藩国的礼节,慰问我旅途的劳顿。
前路难以预料,你频频劝我喝上一杯美酒。
【注释】
使:使者。
星:星名。古人认为天有列宿,每宿有若干颗星。这里指星座。
两:两处,此处指韩绪仲先生和我分别在汝南和长安两地。
萍:浮萍;浮草。
参:三颗星合成为“参”字形。此处代指南方。
辰:二十八宿之一,即斗宿。
何意:怎么料想得到。
驱疲马:形容自己如老马一般辛苦,但依然能够赶来见故人。
藩国:封建国家,古代对诸侯国、藩邦的称呼。
慰劳:安慰、慰借。
尊醪(zūn láo):美酒。樽(zūn)是盛酒器,醪是发酵而成的浊酒。尊,通樽。
【赏析】
《次韵奉酬韩绪仲先生邂逅汝南喜赋之作》是唐代诗人李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时值李洞在长安任职。诗中表达了与朋友重逢的喜悦及彼此的深厚友谊。全篇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自然。
诗一开篇,诗人以“使星占两地”起兴,点明自己和韩绪仲先生的分居两地,而两人却像星星一样相互辉映。“使星”一词出自《左传》。“使星”指的是岁星,即木星。古人认为木星运行到某个星座时,该星座所在地区就会出现吉祥之事,所以把木星运行到某一星座视为吉兆,并称之为“使星”。此处借“使星”暗喻二人虽分隔两地,却仍能相互感应、相互辉映。
颔联两句写韩绪仲先生的到来令自己惊喜不已,如同老马终于找到主人一样。“驱疲马”形象地比喻自己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但仍然愿意为了故旧之情而千里迢迢赶来相见。
颈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韩绪仲先生的到来给诗人带来的慰藉。他向诗人询问关于藩国礼仪的问题,并向他传达了对自己旅途劳顿的关心和慰问。通过这两句话,诗人展现了与韩绪仲先生的深情厚谊。
尾联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面对前方路途的未知数,诗人感到忧虑不安,因此希望韩绪仲先生能够不断给他敬上一杯酒,以消除他的顾虑。这里的“前路”指的是诗人即将踏上的征程,而“尊醪”(美酒)则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持久。诗人通过这样的设问,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