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溪上路,两度礼毗卢。
一别空门去,谁怜白日徂。
有缘人独往,出世事宁孤。
为问西来意,菩提树有无。

【注释】:

  1. 曹溪溪上路,两度礼毗卢——指的是曹溪,是佛教的发源地。毗卢,即菩提树,是佛教中重要的圣物。
  2. 一别空门去,谁怜白日徂——离开了空门,谁能怜悯你一天天衰老?徂,同“殂”,死亡。
  3. 有缘人独往,出世事宁孤——有缘分的人独自前往,世俗的事怎能孤独面对?(宁:难道)
  4. 为问西来意,菩提树有无——请问那来自西方的佛祖的本意,菩提树是有还是有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族弟代璍游历曹溪的诗。曹溪是佛教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因此,诗人以曹溪作为背景,对代璍进行劝勉。全诗语言朴实,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性。

诗的开头两句“曹溪溪上路,两度礼毗卢。”,诗人描绘了一幅曹溪的风景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神秘的环境之中。而“两度礼毗卢”则表明,代璍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欣赏风景,更是在参禅悟道。

中间部分,“一别空门去,谁怜白日徂。”,表达了作者对代璍离开空门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代璍未来前途的担忧。这里的“白日徂”,可以理解为生命如白日一般短暂,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有缘人独往,出世事宁孤。”,则是对代璍的劝勉之语。诗人希望代璍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因为孤独而放弃追求。这里的“出世事”,可以理解为出家为僧,也可以理解为离开世俗的生活,寻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为问西来意,菩提树有无?”,则是诗人提出的一个哲学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它不仅涉及到佛教的核心教义,也涉及到人生的真谛。诗人通过这个问题,引导代璍思考关于人生、宇宙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代璍的劝勉之意,也有对人生、宇宙等更深层次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