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江水蘸花明,此地传同令尹清。
官署乍停飞舄影,绨袍如恋故人情。
行持使节怜周道,闻罢弦歌岂武城。
珍重临邛劳负弩,倦游吾已愧长卿。
【注释】
过潇江饮卢侯:在潇江边设宴。卢公,指唐代名臣卢简求,字子发,曾任宰相。
传同令尹清:相传这里是令尹(楚国官名)的府第,令尹清廉。
官署乍停飞舄影:官吏刚走,鞋印还未干。
行持使节怜周道:我行走于朝廷,怜悯周朝的道路。
闻罢弦歌岂武城:听罢乐声,难道是武城吗?
珍重临邛劳负弩:请你珍视临邛,那里有勤劳的弩匠。
倦游吾已愧长卿:我已经厌倦了漫游,惭愧不如司马相如。
【赏析】
此诗作于大中五年(公元855年),诗人因避乱而入蜀,寓居成都浣花溪畔。诗人在成都时与王建交好,曾为《调笑令》词和《浣溪沙》词,此诗即作于此时。
首联两句写卢家府第。“临”,靠近;“蘸”,沾润之意,形容水清。江水映着桃花,显得分外鲜艳明亮。这两句写出了环境的优美,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颔联两句写卢家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官署”句承上启下,由眼前美景过渡到人事。“飞舄”二字用典。《世说新语·容止》:“桓大司马卧白云堂上,自叹曰:‘人言我虚耗,斯言往恨矣!’时牛渚地方数十里,有水,广数丈,恒通夜不闭,其下多怪物,故其地号鬼市。古之达士,皆以为怀鬼之地。晋殷浩为庾亮参军,尝经此事,庾云:‘卿何所忆?’殷云:‘每读佛经,未尝不至殷仲堪目成处,而无一可采者。’殷云:‘卿自念得无殷浩邪?’此则知人之言也。”又“绨袍”句出《汉书·季布传》。秦末刘邦率军攻打项羽,项王兵败逃命。刘邦追至阳夏南面称霸诸侯的卢县。项羽的骑将季布扮成一个奴隶,披头散发,身挂枯草,藏身于泽中。刘邦见后问:“你是谁?”奴隶答道:“我姓曹,名叫季布,楚汉时为项羽麾下的将军。因有功被封为汝阴侯。现在汉王要捉拿我,我是死路一条,只求大王您留下一条性命。”刘邦遂赦免了他。这里以季布自喻,表明自己对卢家的感激之情。
颈联两句写卢家主人对客人的关怀。“行持使节怜周道”,诗人在蜀时,曾担任剑南节度使判官,因此此处写诗人行走于朝廷,怜悯周朝的道路(意指蜀道)。“闻罢弦歌岂武城”,听到蜀地的乐曲歌声,难道是武城的民歌吗?武城民歌闻名天下,所以此处用以比拟蜀地的乐曲,表明自己的贬谪心情。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卢家主人的感谢之情。“珍重临邛劳负弩”,临邛县出产的弓箭非常著名,这里指代当地的能工巧匠。诗人在这里表达他对当地工匠的感激之情。“倦游吾已愧长卿”,司马相如曾经辞官隐居在临邛,所以此处诗人以长卿自比,说自己已经厌倦了漫游的生活。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联,各联之间关系密切,紧密相连。前六句主要写景抒情,描绘了美丽的环境及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中间两联转入叙事,写卢家主人对诗人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卢家的感激之情;最后两联写诗人对卢家主人的感谢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