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城烟散暮天清,云汉哪堪怅望情。
十日似犹悬若木,重溟不为洗戈兵。
四郊几处驱耕犊,独客空斋听啭莺。
早晚桑林知应祷,甫田还拟赋如京。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诗题:斋居次和姜仲讱太史韵

  • 题目中的“斋居”指的是作者在家中的书房或书室居住。
  • “次和”意味着这是一首应景之作,即作者在特定的情境下所作的回应或附和。
  • “姜仲讱太史”是一个人名,具体身份未明,可能是指一位文学家或诗人。
  • “韵”指的是诗的一种体裁,押韵的诗词形式。

接下来逐句分析:

  1. 禁城烟散暮天清,云汉哪堪怅望情。
  • “禁城”指的是皇宫或者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京城。
  • “烟散暮天清”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景象,烟雾逐渐散去,天空变得清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云汉哪堪怅望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事物的深深思念之情。
  1. 十日似犹悬若木,重溟不为洗戈兵。
  • “十日”、“悬若木”等词语可能是对自然景象的比喻,也可能是直接描述。
  • “重溟”指的是广阔的大海,这里可能暗指战争或政治风波的浩大。
  • “洗戈兵”意味着消除或减轻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1. 四郊几处驱耕犊,独客空斋听啭莺。
  • “四郊”指的是四周的地区,这里可能指国家边境或乡村。
  • “驱耕犊”指的是驱赶牛犊耕作,可能暗示着辛勤劳作的场景。
  • “独客”指的是独自一人在外的人,可能是诗人自己。
  • “空斋听啭莺”描述了在一个空无一人的书房中听到黄莺的鸣叫声,给人一种寂静而美好的感觉。
  1. 早晚桑林知应祷,甫田还拟赋如京。
  • “桑林”可能是指祭祀桑树的土地,也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希望或信仰。
  • “祷告”表示祈求神灵保佑,希望得到平安和顺利。
  • “甫田”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象征意义,与农业相关。
  • “赋如京”可能是指创作或写作,表达一种期望通过文学创作得到认可或成功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静谧的晚霞和宁静的田野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句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