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路杳漫,芳冈引眺未应残。
三花寂倚诸天出,二水平从一掌看。
竹径鸟啼春有恨,禅房雨过暮馀寒。
不妨小酌分斋供,信好空门礼法宽。

又同前题稐李大廷尉筼谷韵

万紫千红路杳漫,芳冈引眺未应残。

三花寂倚诸天出,二水平从一掌看。

竹径鸟啼春有恨,禅房雨过暮馀寒。

不妨小酌分斋供,信好空门礼法宽。

注释:稐李:即荔枝,一种水果。大廷尉:指唐代大中年间的大理寺丞(官职名)张廷珪。筼谷:指张廷珪的字筼谷。路杳漫:形容道路遥远、渺茫。三花:指佛教中的三身佛(法身、报身、应身)。诸天出:指佛祖在诸天中显现。二水平从一掌看:意为手可及地看到二水的水平线。竹径鸟啼春有恨:竹林小路上,鸟儿啼叫让人感到春天已经过去了,有一种遗憾的情绪。禅房雨过暮馀寒:指的是和尚的禅房经过下雨之后,夜晚的气温显得有些寒冷。分斋供:指僧人各自吃斋饭。信好:非常、确实。空门:佛教的门户,这里指佛教。宽:宽松、宽容。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首联“万紫千红路杳漫,芳冈引眺未应残”描述了道路两旁的景色,色彩斑斓,美丽动人,引人遐想。颔联“三花寂倚诸天出,二水平从一掌看”则以佛家的三身佛和二水的水平线为象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竹径鸟啼春有恨,禅房雨过暮馀寒”则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尾联“不妨小酌分斋供,信好空门礼法宽”则是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的表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