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开佛刹,鬼斧凿虹桥。
两峡攒流小,孤峰抱寺遥。
烟霞低几槛,钟梵落江潮。
洞古云常湿,崖阴雪未消。
昔来望空翠,此日陟岧峣。
萝月诸天近,松风万壑骄。
鸟啼皆说法,霞起尽成标。
灵药芝田供,金绳觉路招。
日车何用驾,风驭似相邀。
鹤度瑶笙响,云开绛节朝。
尘襟思洗涤,仙路隔冥寥。
俯仰成今昔,年华老世嚣。
此身何著落,生趣转萧条。
方外期高尚,区中惬久要。
宁须待婚嫁,且去混渔樵。
服制山中薜,粮收峡口苗。
回头当早早,失路恐迢迢。
有分寻真去,无才免俗谯。
悟来翁失马,梦去鹿蒙蕉。
天明解缆去,又任梗蓬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作者游览峡山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神工开佛刹,鬼斧凿虹桥。
  • 此诗以“神工”开头,表达了对佛寺的赞叹,意指佛塔的修建如同鬼神的斧凿一般神奇。虹桥则象征着连接两岸的壮丽桥梁,展现了峡谷中的美景。
  1. 两峡攒流小,孤峰抱寺遥。
  • 描述了峡谷两岸的水流汇聚,形成狭窄的峡谷,而孤峰高耸入云,与寺庙相隔甚远。这里的孤峰被形容为“抱寺”,表现出山峰与寺庙之间的亲密关系。
  1. 烟霞低几槛,钟梵落江潮。
  • 描绘了烟霞缭绕在几座栏杆上的景象,同时钟声梵音随着潮水的波动飘荡开来。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1. 洞古云常湿,崖阴雪未消。
  • 描述了洞穴古老而湿润,而崖壁之下积雪未曾消融,展现出一种岁月流转、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观。
  1. 昔来望空翠,此日陟岧峣。
  • 回忆起过去曾仰望过空中的翠绿景色,而今登上高处可以一览众山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登高的向往。
  1. 萝月诸天近,松风万壑骄。
  • 描述了夜晚月光如萝般轻柔,松林中风声呼啸,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1. 鸟啼皆说法,霞起尽成标。
  • 鸟儿的啼鸣似乎在讲述着世间的道理,而当晨曦初现时,霞光便成了人们眼中的标杆。这句话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领悟。
  1. 灵药芝田供,金绳觉路招。
  • 描述了灵芝田中生长着灵药,而修行者通过金绳指引的道路能够达到觉悟的境界。这句诗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修行者追求真理的决心与勇气。
  1. 日车何用驾,风驭似相邀。
  • 表示太阳不需要驾驶,风就像一位朋友一样邀请人共行。这句诗表达了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 鹤度瑶笙响,云开绛节朝。
  • 描述了仙鹤飞翔时发出悠扬的声音,而朝阳初升时分云雾散去,露出美丽的景色。这句诗通过对仙鹤和朝阳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1. 尘襟思洗涤,仙路隔冥寥。
  • 表示心灵需要洗涤,而仙途虽然遥远但充满神秘。这里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追求与对仙境的向往。
  1. 俯仰成今昔,年华老世嚣。
  • 回顾过去与现在,感叹时光流逝,世间纷扰。这句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纷乱世界的反思。
  1. 此身何著落,生趣转萧条。
  • 质疑自己为何要存在,生活中的趣味变得贫乏。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不满。
  1. 方外期高尚,区中惬久要。
  • 期待在精神世界中追求高尚的境界,而在俗世中满足长久的需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的追求。
  1. 宁须待婚嫁,且去混渔樵。
  • 表示不必急于结婚嫁娶,反而应该远离红尘,与渔夫樵夫为伍。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1. 服制山中薜,粮收峡口苗。
  • 描述了穿着山中植物制成的衣物,以及在峡谷入口处收获粮食。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
  1. 回头当早早,失路恐迢迢。
  • 提醒自己要及早回头,以免失去方向而陷入困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选择的谨慎与担忧。
  1. 有分寻真去,无才免俗谯。
  • 如果找到了真我,就无需担心世俗的批评;如果未能找到真我,就应避免成为俗人。这里强调了对于自我寻找的重要性以及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1. 悟来翁失马,梦去鹿蒙蕉。
  • 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失去了马;再次做梦时,梦见了鹿被蕉叶遮蔽。这句诗通过梦境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起伏变化的感受和对无常的认识。
  1. 天明解缆去,又任梗蓬飘。
  • 天明后解开缆绳,任由船在波涛中飘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知旅途的豁达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