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狂何事怕冬天,衣破无缝被又穿。
避雪晚依茅屋下,负暄朝傍竹篱边。
瓶空却欠催诗酒,囊乏难抽买米钱。
固守清贫忘利达,膻腥华膴付流泉。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描述了诗人在贫居状态下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野狂何事怕冬天:这里的“野狂”形容诗人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态度。冬天意味着寒冷,而诗人不怕寒冷,可能是因为他习惯了艰苦的环境,或者他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面对困难。
衣破无缝被又穿:这里的“破”指的是衣物破旧,可能因为生活条件艰苦或长时间穿着磨损所致。尽管衣物破旧,但是诗人仍然坚持穿着,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
避雪晚依茅屋下:在冬天,大雪可能导致道路滑难行,因此诗人选择在晚上避开雪地,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息。这显示了诗人的智慧和对安全的考虑。
负暄朝傍竹篱边:这里的“负暄”指的是背着阳光,可能是形容早晨太阳初升时的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舒适的地方(即靠近竹篱),可能是因为竹子可以提供一定的阴凉,或者有其他原因。
瓶空却欠催诗酒:这里的“催诗酒”可能指的是诗人喜欢饮酒并吟诗作乐的习惯。当瓶子里的酒喝完时,诗人感到有些遗憾,因为他还没有完成他的诗歌和美酒的享受。
囊乏难抽买米钱:这里的“囊乏”指的是诗人的经济状况不佳,可能没有足够的钱财购买米粮。这反映了诗人的节俭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固守清贫忘利达:这里的“利达”可能指的是名利或其他物质利益。诗人坚守着清贫的生活,忘记了追求这些物质利益,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这是更重要的价值追求。
膻腥华膴付流泉:这里的“膻腥”可能是指世俗的诱惑或繁华。诗人将这些世俗的诱惑和繁华交给了自然和流水,表达了一种超脱和淡然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价值的执着。诗人不畏严寒,即使衣物破旧也坚持生活;夜晚选择安全的住所,早上寻找凉爽的地方;尽管经济拮据,但依然保持饮酒吟诗的习惯;他放弃了对名利的追求,选择坚守清贫的生活。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价值的重视。同时,诗中的意象如“雪”、“竹篱”、“流泉”等都充满了诗意,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