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苍,原名冯舒,清代诗人
冯舒,字己苍,号默庵,别号癸巳老人,自号孱守居士。他是明代末年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藏书家和刻书家。冯舒的生平与创作活动主要聚焦于其诗歌作品及其在文化史中的地位。
冯舒是江苏常熟人,出生于明末清初这一历史转型期。他不仅是位诗人,还是一名藏书家和刻书家,他的这些成就在当时都极具代表性。冯舒的诗作数量众多,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一记载,他共有十卷的《默庵遗稿》。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己苍,原名冯舒,清代诗人
冯舒,字己苍,号默庵,别号癸巳老人,自号孱守居士。他是明代末年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藏书家和刻书家。冯舒的生平与创作活动主要聚焦于其诗歌作品及其在文化史中的地位。
冯舒是江苏常熟人,出生于明末清初这一历史转型期。他不仅是位诗人,还是一名藏书家和刻书家,他的这些成就在当时都极具代表性。冯舒的诗作数量众多,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一记载,他共有十卷的《默庵遗稿》。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 1. 过尧山:经过尧山。尧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为秦岭主峰,有“秦岭最高峰”之誉。2.朔风烈:北方的冷风。朔风,指北风。3.仆夫:车夫。4.前行何所之?:前面是什么路?5.魑魅强梁:鬼怪和强盗横行霸道。6.畏途:畏途即险道。7.托身蹇卫宁交睫:托身于蹇(jiǎn,跛足),安睡时不能闭眼。8.太白:金星,也指太阳。9.忽然狐兔立如人:忽然间像狐狸或兔子一样站立着。10.俄尔须眉冻成雪
【注释】 柳絮:即柳絮。又名柳絮儿、榆荚儿,柳树的种子,随风起舞,轻飘飘的如棉絮一般。 章台:汉长安城东门名。 【赏析】 《唐才子传》卷五:“元好问,字端己,号自然,忻州秀容人也。父迈,赠兵部尚书。好问为文勤苦,工诗善属词。尤长于古乐府。”本题是一首咏物小令,写柳絮随风飞舞的情态和它对人世间的眷恋之情。全篇以“絮”为咏叹对象,借其飘飞之态,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
孙孝若方广居,招看八面重台牡丹。 乱来花事不关身,此日君家醉殿春。 艳粉一团欹露冷,赪红八面斗妆新。 朱衣拭汗思何晏,绣帔飘香忆太真。 至竟形相无好句,如愁欲语总伤神。 注释: 孙孝若:唐代名妓,善歌舞,能诗,以《浣纱赋》得幸于玄宗。 方广居:正大光明之地。 招看:邀请观看。 八面重台:牡丹花的品种很多,这里指牡丹花。 乱来花事:指花事纷乱,与自身无关。 君家:你家中。 醉殿春
注释: 漫言二十六鸳鸯,未抵惊魂一片香。 汉渚不嫌空解佩,宋家应叹枉窥墙。 烛光高下迷琼树,月影参差妒玉堂。 素女抚心天老笑,人间何物不昌昌。 赏析: 这首诗是次牧在迎娶河东君时所作。全诗以热烈、欢快的情绪,描绘出一幅喜庆、热闹的场面,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首句“漫言二十六鸳鸯”,用数字“二十六”来形容鸳鸯的数量之多,形象地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面。接着,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
【注释】 不著根株:比喻柳絮随风飘荡,没有固定的依附之地。到处:处处。千寻(shēn):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即八千米。占尽:占据。应:应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二句写柳絮的飘浮和落水后的状态。“柳絮”本属无情之物,却能随春风飘荡无定处。“不著根株”,是说它没有固定地附着在什么地方;“到处生”,是说它到处都能生长繁殖。“飘为飞雪落为萍”,是说它随风飘荡像飞来飞去的雪花
【注释】 1、仲夏:农历四月,夏季正中。 2、衰惫(bèi):衰老疲倦。 3、分秧:插秧。 4、萟麻:即苎麻。 5、欹枕(qī zhěn):倾斜的枕头。 6、杜门:关起门来不出,指闭门谢客,不与外事接触。 7、农事成书:写成了农业方面的书。 8、柱头斜:屋檐的椽子因风雨而歪斜。 9、恶:坏,糟糕。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年老体衰之人在仲夏时节的乡村生活。诗人以“菊秧按谱栽三径”为题
【注释】 丙戌:指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5—886年。除夜:除夕。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正月初一时交立春。 筇杖:竹竿。筇:一种细长而直的竹子。如愿:如意。 灯花:即灯芯。剔灯花:点灯。逐贫:与“逐利”同义,追求名利。 三千斛:形容愁苦很多,难以数计。 【赏析】 这是一首除夕之夜的诗作。诗写除夕之晨,诗人病中闲居,以残烛微光,点灯读书。时值立春,诗人在除夕之夜还看到乱余的枯草又报春天的讯息
仲夏村居四叠前韵三首寻得君公避世墙,开门遥趁竹风凉。 逢僧自觉心期在,曳杖还夸脚力强。 高摘白云供笑傲,倒骑青牯恣颠狂。 海鸥自是忘机者,浅蓼深芦处处乡。 注释: -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都与诗句的意境、情感和场景相关联。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 - “寻得君公避世墙,开门遥趁竹风凉。”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寻找到一位隐士,并与他一起享受竹林中的清风。诗人通过“避世墙”和“开门”这两个动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仲夏村居四叠前韵三首》的第二首。这首诗描绘了仲夏时节乡村的景象,以及村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诗句注释: - 布谷声中忽过春:布谷鸟叫声中,忽然过了春天。 - 落红犹似恋芳尘:落花如同留恋着芳香的尘埃。 - 陌头阵阵催秧雨:田间路上阵阵催耕的雨水。 - 树底喧喧作社人:树下喧闹着做社日活动的人们。 - 朝来饱吃黄齑饭:早晨吃过了用黄齑做的饭。 -
初冬过尚湖 萧条帘幕不遮风,百顷清光半幅篷。 山色有无斜照里,人家低湿水烟中。 雁摇枯苇杆杆白,鹜映残霞片片红。 如此风光谁与会? 笔床茶裹伴衰翁。 【注释】 ①萧条:荒凉冷落。 ②篷:指船篷。 ③山色有无:指山的轮廓隐约可见。 ④残霞:夕阳余辉。 ⑤衰翁:衰老之翁。 【赏析】 《初冬过尚湖》是一首描写初冬景色的诗篇。诗人以“萧条”形容湖上景色,用“百顷清光半幅篷”来形容湖面的宽阔
贺贻孙是清代的诗人。 字子翼,生于1605年,逝于1688年,是江西永新人。在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的动荡时期,他不仅经历了战争与动乱,还目睹了家族的衰败和家乡的破坏。这种个人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使其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杨廷桂是清代的诗人,字天馥,号岭隅,生于1850年前后。 杨廷桂的生平事迹显示了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具有责任感和勇气的历史人物。在咸丰末年的动乱中,他协助郡守办围练,保卫城池,表现出了过人的勇气与决心。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人格魅力,也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使他的诗文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他的诗作《九水来同泻此湖》等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 杨廷桂不仅是清朝著名的诗人
项茧章,一名紃,字屏山,号茧卿,是清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以《翰墨和鸣馆集》留名后世。下面将介绍这位诗人: - 生平简介:项茧章,一名紃,字屏山,号茧卿,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与吏部尚书、谥文恪的许乃普结为夫妻,两人共同创作了《翰墨和鸣馆集》。 - 文学贡献:他的诗作在艺术形式上独树一帜,尤其擅长运用典故和比喻,使得作品富有深意和美感。例如,在《题画竹·年时避暑忆江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