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翼,原名贺贻孙,清代诗人
贺贻孙是清代的诗人。
字子翼,生于1605年,逝于1688年,是江西永新人。在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的动荡时期,他不仅经历了战争与动乱,还目睹了家族的衰败和家乡的破坏。这种个人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使其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子翼,原名贺贻孙,清代诗人
贺贻孙是清代的诗人。
字子翼,生于1605年,逝于1688年,是江西永新人。在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的动荡时期,他不仅经历了战争与动乱,还目睹了家族的衰败和家乡的破坏。这种个人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使其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属小令。 苍狗:比喻变幻不定的局势或风云突变的形势。 衡:指南岳衡山,在今湖南省南岳区。 量恨:埋怨、责怪,指对湘水狭窄的不满。 岳顶:指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一瓢里:指洞庭湖中的一小片水域,泛指洞庭湖。 波澜淼淼:形容湖面波涛汹涌,浩渺无际。 妻儿:这里指妻子儿女,泛指家人。浮家趣:随船而行的生活乐趣。风声:指船行时江水激荡的声音。 【赏析】
【注释】: 惨惨:凄惨。 断头截舌:被杀的人被砍了头,割了舌头。形容死得惨极了。 摇:撼动。 血泪染成红杏雨:比喻鲜血洒满大地,如红杏落花一般。 香云:指女子的发髻上插的花。怒向青山矗:形容女子怒气冲天的样子。 觉世间、花月易销残,名难辱:意思是,世上的功名利禄,都是容易消磨的,而名声更是难以保持。 彤管:红色笔杆。古代以红笔为尊。 苍梧竹:指《楚辞·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
江城梅花引 为南昌馀小星惜姬人(壬午) 燕钗飞入黑风轻。 怨伶丁。 转伶丁。 银烛筵前,不忍听吹笙。 眼底还乡何处路,江楼上,水悠悠、最关情。 关情。 关情。 月夜寻。 柳外营。 烟内城。 梦也,梦也,梦未醒、消息难明。 此去香魂,不愿到悔亭。 但愿杜鹃花解语,也寄得,不如归去一声。 【注释】 1.燕钗:古代女子发饰之一。 2.黑风:指狂风恶浪。 3.伶丁:凄厉。 4.还乡:指回家探亲。 5
【译文】 轻红乍一新沐,清爽的凉气侵袭着玉石。 从树梢上流下的泉水在天空中落下。 吹进两间茅屋之中。 荒岩古木云平,龙门断壁风清。 是自来宰官像水一样,因为您画出了秋天的声音。 【注释】 1. 轻红:初生的红花。 2. 乍一新沐:刚刚洗过脸。 3. 爽气:清凉的气息。 4. 侵寒玉:侵入寒玉。 5. 天半落:从天上降落。 6. 吹入:吹拂进入。 7. 两间:指两间屋子。 8. 茅屋:简陋的房屋。
眼儿媚 秋意(壬午)芙蓉未老蓼花收。 吹落古沙头。 七分露蕊,三分霜叶,抵十分秋。 伤心宋玉难成句,抱月对红楼。 半生酒病,半生诗癖,搅一生愁。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诗句“芙蓉未老蓼花收”,描绘了芙蓉和蓼花的状态。芙蓉是荷花的一种,而蓼花则是秋天常见的植物。这里表达了季节的变化,即从夏季向秋季过渡。 - “吹落古沙头”,意味着风轻轻吹过古老的沙滩,带走了花朵
柳嫩的嫩叶贪恋着温暖的春风,想要多睡一会儿,而梨树的清香让人无法入睡,反而扰乱了梦魂。春天才刚刚开始过了一半,就只剩下三分。 香气随风飘动,燕语隔着花丛传来。 更让人羡慕的是园中亭台楼阁刚刚暖和起来,使人感到妩媚,让人微醺。 湖面上鸳鸯在水里嬉戏,蝴蝶追逐着罗裙舞动。 殷勤地借问,凌波仙子的倩影乱入眼帘,兰麝之气弥漫开来。 为什么她忙得像箭一样,竟然买断了整个良辰美景? 不耐看画船寂寞
菩萨蛮 游塔(壬午) 支提影插江峰外。虚檐翠滴浮烟霭。 落雁避寒空。金轮四面风。 香随秋气上。幡动光零乱。 俯看一天霜。钟迟晓听长。 注释: 1. 支提:梵语,意为“山”或“山峰”。 2. 影插:影子插入,形容山峰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 3. 虚檐:指寺庙建筑的屋顶,通常用竹子或木头搭建而成,不承重。 4. 翠滴:形容树叶上的露水,像翡翠一样绿。 5. 烟霭:烟雾和云彩,常用来形容景色朦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大意,然后对每一联诗句的表达顺序及重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 1. 第一联“残梦惊回驿站,烛影照离情”:诗人在驿站里醒来时,发现残梦惊醒了,看到驿馆里摇曳不定的灯光映照着自己离别之情。“驿站”是古代传递军政文书或军事信息的交通枢纽,这里用来指代自己的家。诗人通过“驿站”和“离情”
【注释】 壬午:农历五月。 蟋蟀:蟋蟀在秋天叫,常被用来比喻悲苦的人。 横塘:池塘。 【赏析】 这首小词是作者伤秋之作。全词从“梧”、“槐”写起,用笔轻灵,渲染了凄清的秋声。接着描写蟋蟀、晓风、雁断,进一步衬托出作者的愁情和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一句点题,以离人仔细听雁叫声结束全篇,寄寓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上片首二句:“梧叶轻,槐叶轻。”“轻”,这里指梧桐树和槐树的叶子,因秋风萧瑟
卜算子 春暮(壬午)天压树头青,草落斜阳碧。 消受晴光岁许恩,春色总无迹。 才被落花惊,又替残莺惜。 关住香风不出门,春梦何从觅。 注释: 1. 天压树头青: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压迫在树木的顶端,使它们显得更加苍翠。 2. 草落斜阳碧:草地上的草在斜阳下显得格外碧绿。 3. 消受晴光岁许恩:我在这晴朗的日子里感受到了岁月的恩赐。 4. 春色总无迹:春天的气息总是无法捉摸,仿佛已经消失在了远方。 5
曾彦是清朝的诗人,字季硕,华阳人。他不仅以诗作闻名,还与当时的官员张祥龄有密切的交往,并有《桐凤集》和《虔共室遗集》等作品流传后世。以下是对曾彦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曾彦出生于华阳地区,是双流区清代人物专题的一部分。他的生平经历在资料中并未详细记载,但可以从其文学成就窥见其生活背景和文化素养。 2. 主要著作:曾彦的作品有《舟中即景》、《杨花篇》和《赋席》等
冯舒,字己苍,号默庵,别号癸巳老人,自号孱守居士。他是明代末年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藏书家和刻书家。冯舒的生平与创作活动主要聚焦于其诗歌作品及其在文化史中的地位。 冯舒是江苏常熟人,出生于明末清初这一历史转型期。他不仅是位诗人,还是一名藏书家和刻书家,他的这些成就在当时都极具代表性。冯舒的诗作数量众多,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一记载,他共有十卷的《默庵遗稿》。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