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还苏又报春,乱余留得病中身。
懒携筇杖寻如愿,聊剔灯花诵逐贫。
眼暗怕看新换历,镜清惭负旧时巾。
闲愁总有三千斛,拟写长笺奏玉宸。

【注释】

丙戌:指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5—886年。除夜:除夕。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正月初一时交立春。

筇杖:竹竿。筇:一种细长而直的竹子。如愿:如意。

灯花:即灯芯。剔灯花:点灯。逐贫:与“逐利”同义,追求名利。

三千斛:形容愁苦很多,难以数计。

【赏析】

这是一首除夕之夜的诗作。诗写除夕之晨,诗人病中闲居,以残烛微光,点灯读书。时值立春,诗人在除夕之夜还看到乱余的枯草又报春天的讯息。

首联是说,虽然疾病缠身不能出门,但是看到枯草又复苏了,知道春天即将到来;乱余的枯草还留有春天的气息,也说明自己还有病在身。

颔联是说,因为疾病缠身,不能像平时那样外出,于是懒洋洋地拄着筇杖,去追寻梦中的如愿;只能借着灯火,来诵读《逐贫诗》打发寂寞无聊的时间。

颈联是说,由于疾病缠身,眼力不好,怕看不清新换的日历,所以害怕;镜中的自己,愧对旧日的容颜,所以惭愧。

尾联是说,闲愁总像那三千斛一样多得无法计数。于是就想向皇上写一份奏章报告自己的病情,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回家养老。

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因病卧于床,以残烛微光,点灯读书,时逢立春之际所作。诗人以残烛微光,点灯读书,时逢立春之际,看到乱余的枯草又报春天的讯息。

此诗前四句写病中除夕,因疾病缠身不能出门而借灯火读书。时值立春,见到乱余的枯草又报春天的信息。后四句写病中除夕,因疾病缠身,不能如平常那样外出,只好懒散地拄着筇杖,去追寻梦中的如愿;只能借着灯火,诵读《逐贫诗》打发寂寞无聊的时间。最后两句写病中除夕,因疾病缠身,眼力差,不敢看新换的历书;镜中的自己愧对旧时容颜,所以惭愧。尾联写自己闲愁太多,就向皇上写一份奏章报告自己的病情,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回家养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