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浑二水合,缭绕塔儿城。
知远基王迹,沙陀起义兵。
黄风吹日落,白草与天平。
太守君知己,诗应奋夏声。

这首诗的原文是:“桑浑二水合,缭绕塔儿城。知远基王迹,沙陀起义兵。黄风吹日落,白草与天平。太守君知己,诗应奋夏声。”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桑浑二水合,缭绕塔儿城。
  • “桑浑”指的是桑干河和浑源河,两河汇合后流经太原,在晋阳古城外形成一座塔形的“塔儿城”,也就是现在的晋阳古城遗址。
  1. 知远基王迹,沙陀起义兵。
  • 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指出太原作为唐代藩镇之一(节度使驻地),曾经有“知远”这样的历史人物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势力基础。同时,这里提到的“沙陀起义兵”是指唐末农民战争期间,沙陀族首领朱温起兵反唐,建立了后梁王朝。
  1. 黄风吹日落,白草与天平。
  • 这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黄昏时分,黄沙漫天,夕阳西下,草原上的白草随风摇摆,天空与大地在这一刻仿佛融为一体。
  1. 太守君知己,诗应奋夏声。
  • 这里的“太守”指的是当时的晋阳节度使刘知远。诗人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对刘知远的敬仰之情,同时用“夏声”比喻诗歌的声音,意味着诗歌应该如同夏日的雷鸣一样震撼人心。

接下来是译文:

桑干河和浑源河相汇,环绕着晋阳古城塔。
你知晓远方历史,为王业打下根基,沙陀族起兵反抗唐朝。
黄沙漫天送走夕阳,白草随风摇曳天地间。
太守您与我心意相通,我写诗歌颂您的英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友人的深厚友谊。首句直接点明了地点和背景,第二句则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地方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认同感。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最后两句则是对前文内容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写诗赞美的心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