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连千里,峰峰石上标。
北襟恒岳大,西接华山遥。
口外非戎索,关中本汉朝。
茫茫形胜在,天险为谁骄。

解析:

1. 诗句解读:

  • “一石连千里,峰峰石上标”: 此句描绘了太行山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观。”一石连千里”形容太行山脉之广袤,如同一块巨石横跨千里。”峰峰石上标”则强调每一山峰都刻有历史与文化的印记,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 “北襟恒岳大,西接华山遥”: 描述太行山脉北侧是雄伟的恒山(即五台山)和南侧是秀丽的华山。这两句诗通过地理方位展示了太行山与周边名山的紧密联系,强调了其作为天然屏障的重要性。

  • “口外非戎索,关中本汉朝”: 表达了太行山在历史上的军事意义和地理位置。”口外非戎索”暗示着太行山不仅是自然的屏障,还曾是军事防御的重要地带。”关中本汉朝”说明这里曾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主要政治和文化中心,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译文与注释:

望太行    
一石横千里,山峦皆刻记。    
北有恒山雄,西南华景丽。    
咽喉非战地,古道通汉日。    
山河壮胜景,天险谁不骄?    

3.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太行山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的描绘,展现了太行山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首句“一石横千里,山峦皆刻记。”形象地说明了太行山的广阔和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每一石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接下来的几句分别从自然、历史和文化三个角度进一步加深这种印象。最后一句“山河壮胜景,天险谁不骄?”不仅总结了前面所有的描绘,更以一种豪迈的语气,表达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自豪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太行山及其文化内涵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