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不如人,蹉跎又五春。
无言能学易,所喜未违亲。
萱草烟初暖,桃花雨更新。
那知谁甲子,且复醉芳辰。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甲子初春赋得今岁花前五十五: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间的感慨。“甲子”通常指代年或月,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年份,而“初春”则描绘了时间背景。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和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五十不如人,蹉跎又五春。:“五十”在古代常被视为中年的象征,诗人在此自比为“五十”,暗示着自己已经步入中年后的生活状态。“蹉跎”意味着虚度光阴或消磨时光,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迷茫。再加上“又五春”,强调了一种重复的、循环的时间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无言能学易,所喜未违亲。: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转向内心的感受和家庭的关怀。“无言”可能表达了孤独或是无以言表的情感。“学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学习和思考哲学或人生道理,但也可能仅仅是对自然变化的一种观察。“所喜未违亲”显示了诗人虽然在外感到孤单,但对家人的思念和亲情的牵挂让他感到安慰。

萱草烟初暖,桃花雨更新。:第三联进一步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萱草”和“桃花”都是春季常见的花卉,它们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烟初暖”和“雨更新”则描述了这些花卉在春天新芽初露、雨水滋润下的生长状态。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含了生命的更新和生长的主题。

那知谁甲子,且复醉芳辰。:最后两句回归到了诗人自身的感悟和生活态度。“那知谁甲子”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认识,意识到每个人的日子都在不断地流逝。而“且复醉芳辰”则透露出诗人尽管认识到这一点,但仍然愿意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不愿沉溺于悲观之中。

赏析:整首诗通过对比、抒情和写景等多种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亲情的深刻感悟。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到对家庭情感的珍视,再到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人的情感细腻而丰富。此外,诗中的关键词“甲子”、“五十”、“蹉跎”、“春”、“花”、“烟”、“雨”等,都富有诗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写照,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