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日从金利,蕉身买到村。
女红多作布,男事半为园。
野鹿当春满,潮鸡未曙喧。
场师吾欲学,橘柚映衡门。

【注释】

经高要诸村墟:在广东高要,今属肇庆市。墟,市集,集市。

虚日从金利,蕉身买到村:虚,即虚日,即星期日或休息日;金利,指广州府的金鱼渡口;蕉身买到村,指经过金利时买的是本地出产的蕉子。

女红多作布,男事半为园:女红,指妇女的针线活;布,指织成的布匹;男事半为园,指男人从事农事的半壁江山。

野鹿当春满,潮鸡未曙喧:当春,正当春天的时候;潮鸡,即潮州鸡声报晓的鸡;喧,喧闹;满,指山中野兽很多。

场师吾欲学,橘柚映衡门:场,指晒谷场;场师,即晒谷人;橘柚映衡门,指门前有橘子树和柚子树,用来形容家境富足而又有田园风光。

【赏析】

《经高要诸村墟》是一首反映岭南农村生活、风俗人情的小诗。诗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二年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南北各地。这首诗便是他游历广东高要期间所作。诗中的“虚”指星期日或休息日;“金利”,指广州府的金鱼渡口;“蕉身买到村”,指经过金利时买的是本地出产的蕉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岭南农村的生活情景。

开头两句,描写诗人星期日出游的情景。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行程路线。“虚日从金利”,“虚”即星期日或休息日;“金利”,指广州府的金鱼渡口。诗人从家出发,沿江而上到金利渡口乘船过江,然后走陆路去往高要诸村墟。

三四句写经过高要诸村墟时所见所闻所感。“女红多作布”,指妇女们忙于缝纫,将她们的针线活大多做成了布匹。“男事半为园”,指男的农事做得也很不错,他们一半时间都在田间劳作。这两句以妇女的劳动和男子的农事为例,说明当地人民勤劳朴实、自食其力,不愁衣食。

五六句写岭南春天的景象。首句点出时间是春天,“当春”二字,交代了时节;次句写山中的动物,“野鹿”,指山中野生动物;“未曙喧”,指山中野兽众多,声音嘈杂。这两句既反映了岭南山区的生态特点,又写出了山中生活的艰辛。

七八句写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首句点出人物身份,“场师”,即晒谷人;次句写他们的生活环境。“吾欲学”,指作者想学习这种生活习惯。这里表达了对当地农民淳朴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写农家生活的美好景色。首句点题,“橘柚映衡门”,即门前有橘子树和柚子树;次句写农家生活的富裕。“映”,指衬托,突出。“衡门”,即衡门之乐,泛指农家生活的欢乐。这两句既赞美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又烘托出了农家生活的优美环境。

作者通过对岭南农村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的描绘,表现了对农民朴素、勤劳、淳朴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