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琴久不抚,萧瑟向烟汀。
岂不志山水,知音非栗亭。
一人持尺素,诸子在云屏。
相望亦云久,君归慰杳冥。
诗句释义与译文:
汪仲子手持兄长栗亭的书信以及各位朋友的来信,从歙县到广州互相问候。他回诗两首以送行,并寄给各位朋友。
玉琴久不抚弦弹奏,萧瑟之声在烟雾弥漫的汀洲回荡。
难道没有志趣于山水之间吗?知音之人不是栗亭。
一个人拿着尺素之书,各位君子在云屏之上相望。
相互思念也很久了吧,你回归故里后将慰藉我。
注释:
- 玉琴:指古琴。久不抚弦:久未抚弄琴弦。
- 萧瑟:形容声音或风声凄清、悲凉。向烟汀:向烟雾中的汀洲。烟汀,指水边或湖边的平地,多有水气,雾气缭绕。
- 岂:难道,表示反问。
- 岂无意于山水之间乎:岂,难道;意,意愿;山水,指自然景观或隐居之地。
- 知音:指理解自己心意的人。非栗亭:不是栗亭。
- 尺素:指书信,尺是古代长度单位。
- 诸子:指各位朋友,诸子,泛指众多的朋友。
- 相望:相互望见、想念。云屏:像云一样飘渺的屏风,指友人的书信或文章如云般飘逸。云屏,代指朋友的书信或文章。
赏析:
这首诗是汪仲子在收到兄长栗亭及各位朋友书信后,回赠给他们的两首诗歌。这两首诗歌表达了他对朋友们的深深思念和祝福。
第一首诗开篇即写“玉琴久不抚”,暗示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接着“萧瑟向烟汀”一句,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景色宜人的汀洲画面,表达了他对故乡美景的怀念之情。然而,他又感叹道:“岂不志山水之间乎?”这里既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美景的向往,又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第二首诗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首先引用《诗经》中的“岂无意于山水之间乎”,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山水的向往和追求。随后,诗人以“一人持尺素,诸子在云屏”为喻,表达了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君归慰杳冥”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归来后能够给予自己安慰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汪仲子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唐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独特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