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随清泪尽,号泣但馀声。
心弱思难尽,神衰梦易成。
雁边霜乱下,萤外月微明。
不寐时吟叹,栖禽亦未惊。

【注释】

癸酉:指唐代天宝十二年(753)。诗人在这一年秋天,因受谗言而流放夜郎。

号泣:大声哭泣。但馀声:只听到哭声而已。

心弱:心力衰弱。思难尽:想说的话难以说完。神衰:精神不振。

雁边:雁阵的旁边。霜乱下:雁群飞过,带起一片片秋霜。萤外:萤火虫的外面。月微明:月光很微弱。

不寐时吟叹,栖禽亦未惊:夜不成寐,时时吟咏感叹。栖禽:栖息在树上的鸟。

【赏析】

《癸酉秋怀》是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写的一首抒情诗。全诗以“悲”为基调,写自己的悲愁。首联写自己泪随血尽,哀痛已极;颔联抒写自己心力交瘁,精神疲惫;颈联描绘自己凄清孤寂的处境,暗寓贬谪之痛;尾联抒发自己忧思深重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的开头就写出了作者悲恸欲绝的情状。诗人用一个“血”字将悲伤之情渲染到极致。接着诗人写道:“号泣但馀声。”泪水已尽,哭声犹存,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一幕呵!一个“但”字道出了诗人的绝望,他的哭已无济于事,他只能徒呼苍天了。

诗人笔锋一转,从自身悲痛转而写他人。“心弱思难尽”,诗人自叹无力排遣胸中的块垒,思绪万千却又难以倾吐,这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无奈和自嘲,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对前途的悲观情绪。“神衰梦易成”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境的孤独与凄凉。人虽在世,却如同失去了魂魄一般,恍恍惚惚间便进入了梦境。这种梦也似乎很容易实现,诗人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诗人的孤独感和悲哀并没有因此而有所缓解,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孤独感和悲哀反而愈发强烈。“雁边霜乱下,萤外月微明。”两句描写了一幅秋夜的寒景图: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洒落一路秋霜,而萤火虫却在远处闪烁着微弱的光,仿佛也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遭遇。诗人用这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迷茫,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伤。

诗人用“不寐时吟叹,栖禽亦未惊”一句收束全诗。夜不能寐的他,时常吟咏感慨,然而那些栖居在枝头的鸟儿并未因为诗人的哀鸣而受到惊扰。这既表明了自己的孤独无依,又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

这首诗以悲凉的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