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谢琼南首蓿盘,归来黄菊满园看。
三为祭酒那知老,一作柴桑未到官。
佳节每忘秦伏腊,野情多在汉衣冠。
古稀谁道人生少,更得期颐也不难。

【注释】

  1. 族父:对别人的父亲的尊称。国子先生:即国子监博士,官名,掌教育之事。719年,玄宗分国学为国子、太学、广文三部分,各置祭酒。
  2. 又一:指七十岁。
  3. 柴桑:陶潜的居所,在今江西九江西南。
  4. 期颐(yí):长寿的意思。
  5. 秦伏腊:指农历正月初一和十五。伏,伏日。腊,腊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族父国子先生祝寿而作的。国子先生,即国子监博士,唐玄宗开元初设置,以教太子及诸王子弟。至天宝中,增置博士助教,与弘文馆学士共掌国子学之教事,兼管太学的教务。诗的前半写自己对族父的敬爱之情,后半则写自己对国子先生的祝愿。
    第一句“久谢琼南首蓿盘”,说久别家乡后,今天才能吃到南方的美味佳肴;第二句“归来黄菊满园看”,说回到故里,看见满园的黄菊花盛开,十分欣喜。两句写出了诗人久客思乡之情。
    “三为祭酒那知老”,说自己在京城做祭酒多年,却不知道已经老了;“一作柴桑未到官”,说自己本来想到柴桑去当官,可是还未到任就去世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
    第三、四句“佳节每忘秦伏腊,野情多在汉衣冠”,说自己每到节日的时候,总是忘记寒冬腊月的寒冷,总是喜欢穿起汉朝的官服,到处游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之情,也反映了诗人不拘礼法、率性自然的性格。
    最后两句“古稀谁道人生少,更得期颐也不难”,说到了七十岁,谁说人生少?现在我已经活到七十岁了,还有什么困难呢?这里既是对自己七十寿辰的祝贺,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慨。
    全诗语言平实质朴,风格清丽自然,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