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乃人肉,黄金乃人膏。
使君非豺虎,为政何腥臊。

“白金乃人肉,黄金乃人膏。使君非豺虎,为政何腥臊。” 这句民谣出自清代诗人屈大均的《民谣·白金乃人肉,黄金乃人膏》,全诗如下:

白金乃人肉,    
黄金乃人膏。    
使君非豺虎,    
为政何腥臊。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白金乃人肉,黄金乃人膏。
  • 象征意义:在这里,“白金”和“黄金”象征着财富和资源,而“人肉”和“人膏”则暗示了这些资源的直接来源是人民的血肉之躯。这种用法在古代文学中常见,用以表达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同情。
  • 情感色彩:通过将统治者比作贪腐的豺狼,表达了对政府官员贪婪无道和滥权行为的强烈谴责。这种比喻不仅增强了语言的力量,也反映了民间对于公正和廉洁的政治环境的渴望。
  1. 使君非豺虎,为政何腥臊。
  • 政治批评:此句直接指出了当官者的本质——如同凶恶的野兽,他们的统治手段残忍无情,其行为无异于侵犯和掠夺民众的生命财产。
  • 道德批判:诗人通过这一强烈的对比,强调了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呼吁人们警惕那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行为。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警醒,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

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清初,此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国家动荡不安。屈大均作为一名文人,深感国家的腐败和官员的贪婪已经达到了极点。他通过这首民谣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结论

《白金乃人肉,黄金乃人膏》不仅是一首揭露社会黑暗面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政治现象的体现。它反映了人民对于公正和正义的渴望,以及对于不公现象的强烈谴责。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清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