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雨犹滴,微光似在林。
虫寒声渐小,不忍到愁心。

【解析】

本诗为五言律诗。首联“持蔬轩作”四字,是此诗的题旨之所在。“持蔬”即持家之谓,“轩”即轩窗,指室内,诗人用“持蔬轩作”来表明自己以清贫自守、安贫乐道的志趣。

颔联“月出雨犹滴,微光似在林”。月出于雨,雨滴未干,可见雨势不小。诗人此时正独对轩窗,耳听窗外雨声淅沥,心感秋意凄凉,不禁生出无限愁绪。这两句写景与抒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颈联“虫寒声渐小,不忍到愁心”。诗人听到窗外蟋蟀叫声微弱,知道天气转凉了,于是更加思念起远方的家人和故乡。尾联“持蔬轩作”四字点题,表达了诗人以清贫自守、安贫乐道的志趣。

【答案】

持蔬轩作

月出雨犹滴,微光似在林。

虫寒声渐小,不忍到愁心。

赏析:

这是一首写庭中夜景的七绝。

前两句写室外景色。首句“持蔬轩作”,是此诗的题旨之所在。“持蔬”即持家之谓,“轩”即轩窗,指室内。作者在此以清贫自守、安贫乐道的志趣,抒发了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

第二句“月出雨犹滴”,写室外景色。月出而雨未干,可见雨势不小。诗人此时正独对轩窗,耳听窗外雨声淅沥,心感秋意凄凉,不禁生出无限愁绪。这两句写景与抒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第三、四两句写室内景色。夜幕降临,蟋蟀在屋檐下鸣叫不已,那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作者想到,蟋蟀的鸣叫是因为秋天到了,它的声音渐渐变小了,那么自己的亲人呢?他们一定也是同样的感觉吧!

尾联“持蔬轩作”点题,表达了诗人以清贫自守、安贫乐道的志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