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泉惊宿鸟,乞火动邻僧。
无与共吟啸,呼猿下古藤。
【注释】
瀑花:瀑布飞溅的水珠。
敲泉惊宿鸟,乞火动邻僧:敲击泉水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宿鸟,请求借火点燃了邻近和尚的火把。
无与共吟啸:没有与谁一起吟诗高歌。
呼猿下古藤:呼唤猿猴从古藤上下来。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江州刺史期间。诗人在山中游观时看到瀑布,听到猿声和僧人的诵经声,有感而发,遂写下这组诗。
首句“敲泉惊宿鸟”,写诗人来到幽深的山林,听到泉水击石之声,惊醒了栖宿在树上的宿鸟,写出了环境的清静。次句“乞火动邻僧”,写诗人来到寺庙,看到僧人正在用火,便向他要火,引出僧人的回应。三、四两句,诗人说:“无与共吟啸,呼猿下古藤。”意思是说:我没有可与朋友吟咏的朋友,只有叫猿猴从古树藤上下来与我为伴。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诗人是爱山水的,但他更爱的是人世的真情。他在《送桂州严大夫同登浮云岭》一诗中有云:“莫作催科使,难逢下榻人。”他不愿做官,也不愿意去讨别人的欢心。他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