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一月即南征,历尽龙沙紫塞城。
九月霜花凝绣褓,苦寒不断有啼声。
【注释】:
- 雁:指雏雁。
- 龙沙:指沙漠地带,这里暗喻战场。紫塞城:指边陲的关塞之城。“紫塞”是古代对西北边陲之地的称呼。
- 绣褓:用五彩丝线织成的婴儿襁褓,形容娇嫩可爱。
- 苦寒:天气酷冷。啼声:婴儿啼哭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战乱中写给幼子杜甫的诗,抒发了作者对孩子的无限爱意。诗人从初生到一岁,从龙沙到紫塞,从九月霜花凝绣褓到苦寒不断有啼声,将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浓缩成四句,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情。
“初生一月即南征,历尽龙沙紫塞城。”首联描绘了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就跟随父亲出征,经历了漫长的战争和荒凉的边疆。这两句诗通过时间的跨越,展现了孩子的早熟和坚韧。
颔联“九月霜花凝绣褓,苦寒不断有啼声。”继续描绘孩子的生活状态。九月时,霜花已经凝结在孩子的绣褓上,而他们却要忍受着寒冷和艰苦的环境,时常传来孩子的啼哭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孩子的不幸遭遇和艰辛生活。
尾联“十月向春犹未识,不知落日与衰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和期望。虽然孩子还很小,但诗人希望他能早日认识到世间的美好,同时也期待自己能早日度过难关,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孩子生活的描绘和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孩子深厚的爱意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