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蝉落叶满高秋,银烛随风泪尽流。
梦里哭声惊阿母,频令白发抱深愁。

【注释】

哭华姜一百首:作者自注:“华姜,妾名也。余少为诸生时与姜相知相爱,及归娶于王氏,而姜卒。余常悲叹之。今以哭诗百篇,聊寄其哀焉。”(《全唐文》卷五八一)

高秋:指秋季。

银烛:蜡烛。随风泪尽流:随风摇曳的蜡烛,滴尽了蜡烛油,泪水就流光了。泪尽,指泪已流尽。

梦里哭声惊阿母:在梦中听到儿子的哭声,惊醒了母亲,使她忧心忡忡。

阿母:对母亲的称呼,这里代指姜。

频令:频频地让。白发抱深愁:指白发长年不断。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死去的妻子的抒情诗。诗中写到了妻子去世后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之情。

“哀蝉落叶满高秋,银烛随风泪尽流。”诗人通过描写秋日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悲伤之情。“哀蝉落叶”,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也象征着自己妻子离世的时间。“银烛随风泪尽流”则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伤之情,仿佛看到蜡烛中的蜡泪已经流尽,而眼泪却依然在不停地流淌。这既是对妻子的深情怀念,也是对自己无法抑制的悲痛情绪的写照。

“梦里哭声惊阿母,频令白发抱深愁。”诗人继续描绘出妻子离世后的情景。“梦里哭声惊阿母”是指当诗人在梦中听到妻子的哭声时,惊醒了母亲。“频令白发抱深愁”则是说母亲因为思念妻子而变得憔悴不堪,白发苍苍。这些细节都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丧偶老人的同情和关怀,以及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感情,通过对秋天、蜡烛、梦里哭泣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中所传达的情感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鸣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